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禀大师,陛下和夫人到了。”
“正好,青瑶这丫头拿了我这么多宝贝,也应该得报销报销了。”说着立即扎紧自己的乾坤袋,塞进自己袖子里。
“大师”世贤和玲儿见礼。
“嗯,有事吗?”无痕倒也是干脆,接过世贤递过来的文书。
“姐姐,来了。”青瑶身披玄天绫落在了玲儿身边。
无痕看完文书,面色凝重,这比他推算的还要快些。
“师父,到底什么事?”小胖子还从未见过师父面色有如此凝重。
“你打算怎么办?”无痕问道。
“我别无选择。”世贤答道。
“这是他们的圈套。”大师提醒道。
“是呀,他们不就是想要逼着我出手嘛!那就看看谁的拳头硬了!”世贤说的很淡然,玲儿看着这清瘦的面庞,渐渐起了棱角。
“那好吧!”你也该去看看另一个世界了。
“就按你的想法办吧!不过在这之前,你还有一件事得帮我办了?”
“什么事?”
无痕大师把一张费用清单放在世贤手中,“报了吧!”
期盼了已久的大试终于来了,京城很长时间都没有这么热闹了,全国各地的士子学士都汇聚在了这里,整个大秦都注视着这场久违的科考。
先举行的是文考。
题目有三:一、同朕共同治理天下的,是士大夫。如今士风不正,欲求无边而见识短浅。想要正士风以复古道,用什么办法可以做到?
二、富民策。
三、安国强军之道。
三日过后,考试完毕,丞相与诸位连日阅卷,世贤也不时过来看看。
“好文章啊!此文辞藻华丽,典故用的恰到好处,全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真人才呀!”
“我这个也是,全文内容深刻,尤其这富民策写的,一看就是治国安邦的大才呀!”
世贤缓缓走了过来,拿起了两篇文章,确实一篇一看就让人赏心悦目,另一篇则是处处显露着学子实地调研的扎实功底,不错不错。随后放下卷子,让御膳房再准备些吃的送给这些老师傅,转身离去。
倒悬的月钩挂在天上,殿试的内容世贤还没想好,玲儿轻轻地给他捏着肩膀,“世贤,我给你出个主意!”
“你能有什么主意?”
“爱听不听,我还不说了呢,你小心不听我的,你可能永远找不到那种人。”
“那好好好,夫人你说说看。”
“夫君,我看你经常愁眉不展,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呢?依我看,耍嘴皮子写滑溜文章的你有的是,能治国安邦的这次大考应该也不在少,但唯一缺少一种人,你还没找到?”
“哪种啊!你说说。”
“奇才。敢于骂题之人。”玲儿见世贤不说话,继续说道,“所谓骂题,就是批斥题旨,从反面立论。这既可以说是剑走偏锋的思维创举,也多少有些另辟蹊径的投机心理,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嗯,有些道理。当今形势复杂,是得有一批人懂得灵活应变之策,可这种人不好找呀!”世贤感叹。
“傻哥哥,你怎么不问问我呀?”玲儿有些骄傲道。
“好,那你说说。”
“其实,那些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骂题往往在大试中是不被录用的,他们既然能来京参加考试说明他们还是有些功底的,只不过不在正道上而已,你把那些淘汰的卷子中骂题的那部分专门翻出来看看,然后选出一些自己中意的卷子,再举行一场小考,自己亲自选才不就可以了。”玲儿点拨道。
嗯,非常好,这样一来国家取材与自己选才两不误,很好。“玲子,赏你一个。”世贤亲了口玲儿的小脸蛋。
几日后同样的大殿,一批一开始就遭淘汰的人来到了这里。他们不明白皇帝想要做什么,心里有些慌张,只有一个已经有些微醉的人,安静地伏在桌子上打盹。
“陛下到。”
“参见陛下。”
“各位都平身吧!各位莫紧张,朕此次招你们前来,是看中了你们的文章。你们中有骂题的,有跑题万里的,有字写的很丑被淘汰的,还有一个只是列数据讲事实的,陈景实,是不是啊?”世贤直接点出了一个名字,一位有些憨憨的小伙子点头道。
众人听到陛下这样说,也都笑笑。
“但,你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标新立异,而又能自圆其说。”世贤正色道。
“朕给你们说实话吧!你们这三十六人,朕都想重用。就像前几天这大殿中其他学子一样,但朕不能公开你们的身份,不知你们可愿意隐姓埋名为国效力?”
“如果想退出的,现在就可以退出,真给你们发放盘缠。”世贤扫视了一周,“好,看来没有。”
“陛下,重用我们是真的吗?”其中一个大胆问道。
“当然,朕是天子,岂可戏言。”
“那好,我愿意为国尽忠。”
“陛下,我等也愿意。”
“好好!听你们这么说朕很欣慰。这说明什么,说明我大秦还是值得你们拥护和爱戴的,朕很高兴。但朕现在还得给你们出一个考题,这道题是,一道辩论题。”
“陛下,请说吧!”
“晋炀帝是不是位好皇帝?众所周知,晋炀帝,相信大家对他都不会感到陌生。但是大多数人对于隋炀帝都是持批判态度,然而他做的某些事情,却造福了千秋万代。那么他到底属于一个坏皇帝还是好皇帝呢?各位说说。”世贤看着眼前的各位。
“回陛下,钟森有话讲。”一声微醉的话语传来。。
“嗯,说吧!”世贤毫不介意地说道。
“晋炀帝,在位时间不长,只有十多年,但他在位期间,治国方面还是很有建树的。政治上,他改善官制,修订律法,使得国家井井有条。文化上,在他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材制度,可以更加准确的选拔精英人才,为国效力。民生上,他命人疏通前朝留下来的运河,使运河联通南北,灌溉两岸百万亩良田,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加强,促进一统,直到现在,还在发挥作用,不可谓不是一项造福于千秋万代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