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31. 安史之乱的第一个悲剧 高仙芝、封常清……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杜甫的诗中总能反映很多东西,”季驰光解释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会专门把这首诗挑出来讲的原因。”
    “就在杜甫写下这首诗的当年,安禄山造反了。”
    李隆基握着扶手的手猛的攥紧。
    天幕上的景象再次改变。
    天幕上的皇帝还在皇宫之中,他醉眼朦胧的接过身侧杨贵妃递来的一杯酒,笑道:“喝啊,怎么不继续喝了?”
    而在歌舞升平之中,却有一声疾呼打破了这祥和的景象。
    李隆基皱了皱眉。
    “陛下,有加急。”
    高力士面带难色的把一封染血的奏本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一愣,接过打开,随后发出一声嗤笑。
    “无稽之谈。”
    他随手把奏本扔回了高力士怀里,语气冷淡。
    “又是诬陷轧荦山那孩子的,真是,你说,朕的这些臣子,怎么就把眼睛全放到他身上了呢,杨相公是,张相公也是……非要给人挑出两个错处来。”
    抱怨了一通后,李隆基又道:
    “平日里说他有不臣之心也就算了,这回居然连已然造反这种话都说出来了,真是……那孩子是什么人,朕还能不知道吗?”
    李隆基随口说了两句抱怨话,就把奏折的事情抛之脑后,完全无视了高力士欲言又止的表情。
    高力士:虽然,但是,老奴真的觉得这次不像是诬告啊……
    毕竟是不是真谋反,皇帝事后一查就知道,实在没必要弄这一出。
    只是……
    看着李隆基意兴阑珊的表情,高力士还是咽下了已经涌到嘴边的话,只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
    算了。
    陛下现在顾不上这些,还是先缓缓吧。
    但高力士不知道,这一缓,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恶果。
    ……
    季驰光:“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安禄山占据了绝对优势。”
    “我们曾经讲过齐国后期因为长久未曾作战,士兵士气低落、毫无战斗素质的事情。这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大唐。”
    “当时,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许久不曾经过战争洗礼的士兵们几乎毫无抵抗之力,别说是组织有效的抗击力量了,安禄山所到之处,从县令到士兵,几乎全是望风而逃。”
    “安禄山的军队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
    李世民:“……”
    他捂住了脸,开始认真思考,怎样才能在不破坏府兵制和均田制的情况下继续打压世家?
    好难啊……
    但是又不得不去做。
    李世民思忖:“如果是在原本的府兵制没有遭到破坏,那么,每年组织训练的地方府兵也不会变成这个鬼样……最好还是保留府兵制。”
    但是如果这样,世家那边就很难搞了。
    他先前是打算扶植关陇世家,但是没想到最后反而是留了一个大难题给雉奴夫妻俩。
    关陇世家的威胁到最后居然比世家还要大。
    啧,怎么这么难搞?
    李世民这头还在苦恼着,另一边,天幕上的李隆基也终于知道安禄山是真的造反了。
    他瞪大了眼睛,脸上的神情先是震惊,随即变为了浓浓的愤怒,最后化为了……惶恐。
    在下面看着的李治:啊,这个蠢货终于想起来自己究竟给了安禄山多大权力了吗?
    现在知道镇压难了?
    当初放权怎么放得这么痛快?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极力镇定下来:“去请杨相公来。”
    安禄山谋反,打的是反对杨国忠的旗号,可以说现在整个朝堂,杨国忠是最不可能跟安禄山有勾结的人。
    所以,李隆基第一个就找了杨国忠。
    出乎所有皇帝预料的是,杨国忠进宫的时候气定神闲,甚至还有几分悠然之态。
    皇帝们:“……?”
    这个杨国忠该不会是个智障,到现在还不知道安禄山造反的事情吧?
    天幕上的李隆基脸上也有点困惑:“安禄山那狼子野心的反了……你可知道?”
    杨国忠很自然的道:“臣自然是知道的。”
    李隆基:你知道你还这么淡定?
    你是不是忘了,我们京城现在的守军不足八万,而安禄山手上,有足足二十万的兵马??!
    他的困惑不解全部摆在了脸上。
    而杨国忠却笑道:“陛下,这有何惧?安禄山看着声势浩大,但我大唐是何等雄兵?臣敢断言,不过十日,必斩下安禄山头颅!”
    李隆基:“……是吗?卿还真是自信啊……那朕就相信卿了。”
    他突然发现了,像他这样太不自信慌乱的不太行,但是像杨国忠这样太自信的好像也不行。
    李隆基:大概是两个人针锋相对这么多年,杨卿下意识就想多贬低两句安禄山吧。
    要知道,他只是老了,不是傻了。
    文官的任命他还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但是武将……
    那可真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官位。
    安禄山真的不是个废物,他的官位含水量也没那么大——至少没有杨国忠水分多——他能给他三镇节度使的位置,一方面是因为安禄山确实很乖觉懂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人确实厉害。
    就杨国忠现在的情况,真的不会出事吗?
    两人叽叽咕咕的商量了许久。
    最终李隆基颁布圣旨——由原本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
    同时,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率领大军,出兵东征,组成第二道防线,守在陕州。
    武曌点了点头:“这倒还有些皇帝样子。”
    先夺了安禄山三镇节度使的资格,让他失了名正言顺统领三镇的资格,同时又加封另外一个,算是先给了好处和甜头。
    东征的军队,皇子为主,算是监督和控制,也算是镀金,而高仙芝……这人才是真正的主将,及时东征,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不错。
    “他要是早先也能这样有决断,或许这安史之乱就不会爆发了。”
    武曌心中先是感慨李隆基终于重新有了皇帝样子,随后又在心中摇头。
    他要是早些能够恢复先前英明神武的样子,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原本心中还担心不已的李世民,见他安排得当,不仅派了封常清留守洛阳,又派了高仙芝出兵,还让郭子仪守着山西那里,处处谋划得当,不禁欣慰,也忽略了心中隐隐的不祥预感。
    李世民:准备那么充分,或许……安史之乱的影响破坏也不会那么大。
    结果他这边才刚放下一直悬在半空的心,另一边天幕上就放出了封常清出征的样子。
    封常清一身盔甲,拍着胸膛,对忧心忡忡的李隆基打包票:“臣请驰至东京,悉府库募骁勇,挑马箠度河,计日取逆胡首以献阙下。”
    李世民:“……?”
    李治:“……?”
    武媚娘:“……?”
    封常清是吧?
    你很自信啊!
    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鬼话?!
    不日取下安禄山的头颅?
    你以为你是白起转世吗?砍人跟切菜似的?!
    自信也不要这么自信啊!
    连原本还在担心的李隆基都被他掷地有声的声音镇住了,随后热泪盈眶,一把握住封常清的手:“好!朕等将军凯旋!”
    这么可靠,一定没问题!
    李隆基:一个个都这么自信,难道真的是朕想多了?嗯,要自信!
    李世民牙疼的看着原本还有些认真趋势的李隆基又自信起来了,也又回到了原本的昏庸情况。
    李隆基:反正安禄山一定能被解决,那朕还做什么明君?
    躺平,继续躺平。
    李世民:艹!
    他终于忍不住爆了粗口。
    ……
    季驰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留下来郭子仪作为山西屏障,派出了高仙芝和封常清。”
    “他的安排没有错。”
    “高仙芝私德有亏,性子贪婪,但是他的贪婪都是对着外头去的,从来没把手伸到自己人身上。而且,他确实是个非常优秀的将领,曾经破过不少边境国家。”
    “而且,非常难得的是,高仙芝曾经顶着天宝这个魔咒,还硬生生赢了帕米尔高原的好几个酋长国。”
    【秦始皇的宝贝:……那是很难得了,天知道,李隆基自从换了年号以后,天宝和开元的情况简直就是两极分化。】
    【不奶狗币:要是高仙芝和封常清没有被冤杀,说不定能更早结束这些破事。】
    季驰光默默赞同,并且又提了另一个人:“封常清,高仙芝一手提拔上来的将领,他可以说是一代励志代表。”
    【雨翊凌澜:封常清出身不好,家里是流放犯,而且他跛脚,眼睛还有先天残疾,长得也……比较普通,可以说,当时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也能有出头之日。】
    【珑夏:毕竟以前做官多少是有点看脸的……你想想三国时期的张松和庞统,都因为外貌被歧视过。】
    季驰光:“谁都觉得封常清没有出路了,但是封常清不认命。”
    “他去找了高仙芝,毛遂自荐,死皮赖脸硬是让高仙芝收下了他。”
    “就像毛遂当时说的那样,锥处囊中,有没有才能一眼就能被看出来,封常清的才能也没有被埋没。”
    “高仙芝提携封常清,多次举荐他,封常清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天宝十二年,封常清就独自率军越过帕米高原,征服了大勃律。”
    “两人既是好友,又是知己,又是早年磨合过的,配合默契非常好。”
    “李隆基派出他们,可以说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但是,谁也没想到,后面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天幕上的图像再一次变动了。
    封常清领命出发,奔赴洛阳,并且在洛阳招募士兵。
    李世民皱眉看着,突然冒出一句:“……不行,这不行。”
    在场的臣子都是上过战场的,就算是文官也不例外,自然也能看出问题。
    长孙无忌看着天幕,仿佛已经能看到战场上那些满脸写着手足无措的士兵的下场:“那个叫安禄山的贼子,不管他的官位是否是溜须拍马得来的,他手下的士兵都是身经百战的,这些新兵在上战场之前不过只是市井百姓,还是生活在洛阳这种繁华地方,怎么可能敌得过那些百战之师?”
    季驰光也叹气:“在当地募集新兵,表面上听着是不是没什么问题?”
    “但是调兵募集时间那么短,根本没有时间让封常清训练这些新兵。而安禄山,虽然论资历,他本人确实是比不上封常清的,但是他手下的士兵,却是实实在在见过血,是和契丹人真的交过手的老兵。”
    “封常清当时的情况,有点像刘据。”
    “刘据当时也是强行组织长安地区的百姓和官兵进行正面交锋,但是当时的情况我们大家都知道,几万百姓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甚至和引颈就戮没有区别。”
    “而对面的安禄山呢?”
    “别看封常清看不起他,杨国忠也蔑视他,但事实上,史书上是这么看待他的——禄山精兵,天下莫及。”
    “给李隆基夸下海口的封常清终于知道慌了。”
    “六天,六万大军跟遛弯大军似的,一退再退,封常清丢了洛阳,不得不带着军队逃往第二道防线——高仙芝处。”
    季驰光:“可能很多人都说,封常清是大意失荆州,这种将领简直就是留着给安禄山送菜的。”
    “但实际上,封常清虽然一开始确实被冲乱了阵脚,但是他后期也组织了士兵,极力抵抗安禄山的入侵。”
    “六天时间,他和安禄山的士兵交战了五次,回回败退却依旧坚守,直到城破后,仍然和对方交战数次,不得已之下才选择逃到了陕州。”
    “而他这一次也并非毫无成果,至少他用自己的失败给高仙之军队带去了珍贵的情报——贼锐甚,难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
    季驰光:“于是,为了保护有生力量,不与士气正盛的安禄山军队正面交锋,高仙芝和封常清带着军队一路退守到了潼关。”
    “很多人嘲笑他们,说两个天降将星,一个被安禄山打得昏头转向,慌不择路,另一个则连交手的勇气都没有,直接望风而逃。”
    “但是,能在战略面前及时做出选择,舍弃自己所谓的名声,保留有生力量,也是一种勇气。”
    原本看得正恼火的李世民愣了一下,思考过后,也承认了主播的说法:“……确实有几分道理,但是……”
    他们确实能理解,他那个曾孙……该不会要无能狂怒了吧?
    ……不会吧,这么重要的关键时刻,杀死将领,可是非常容易动摇军心的。
    季驰光:李隆基会让你明白,动摇鬼个军心,就算动摇了他也不在乎。
    ……
    而天幕上的影像也证实了封常清和高仙芝没有辜负主播的肯定。
    他们到达潼关以后,立刻开始进行战略部署,布置防务,整顿军心,并且打退了敌人的追兵,将人拒之于潼关之外。
    李治松了口气。
    他含笑对旁边的武媚娘道:“这两个人才不错。”
    必要的时候,当断则断,并没有拘泥于虚名,讲求实际。
    虽然丢了洛阳和陕州……但是只要能站稳脚跟,日后夺回也未尝不可。
    武媚娘笑着附和。
    这是李隆基篇目开始之后,夫妻俩难得的轻松时光。
    然而……
    这份轻松很快就被打破了。
    天幕上突然传来了宦官独有的尖锐声音:“罪臣封常清听旨。”
    李治:“……李隆基那个畜生要做什么?”
    武媚娘:“臣妾不知……”
    你不能要求她一个脑子正常的人猜中李隆基这个脑子不正常的人可能会做出的事。
    不过……
    “高仙芝和封常清虽然后来守关有功,但是他们到底丢了不少城池,许是来责罚的吧。”
    武媚娘猜测道,然后又安慰丈夫:“放心吧,现在潼关军务是这两人一手抓的,李隆基不可能对他们下手太——”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直接被宦官的声音打断。
    武媚娘:“……”
    她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被圣旨的内容惊在了原地。
    李隆基这个崽种说什么?
    他说,封常清无功冒进,丢了洛阳,本来应该死的,但是考虑到他至少守住了潼关,就将功抵过,削去封常清所有的职务,让他在军中当个小兵,将功补过。
    李世民:“……行吧,至少没有直接杀了。”
    他这个曾孙会干出什么事情他现在都不意外了。
    只是……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看着这个派来监军的太监:是他的错觉吗?总觉得这好像不是个好人。
    季驰光:“本来,封常清被削去所有官职,他也没什么怨气,毕竟臣子起起伏伏实在太正常了,他又不是没本事的人,天无绝人之路,他既然自己本人就有本事,那总能再找到机会起复的。”
    “但是,李隆基没给他这个机会。”
    “被派来监军的宦官边令诚,不是个好人。”
    李世民:我就知道没那么简单。
    那家伙贼眉鼠眼果然不是什么好人!
    季驰光:“关于他究竟为什么和封常清两人起了争端,史书上各执一词。”
    “《旧唐书》的说法,是边令诚想要插手军务,被两个人联手打了回去。《新唐书》的说法,是边令诚想拜托高仙芝做点事情,结果被拒绝,因此怀恨在心。”
    “但是,不管哪个说法,边令诚的诬陷都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天幕上,边令诚正在给李隆基写信。
    他喃喃道:“陛下,您不知道啊,其实封常清根本就是夸大其词,安禄山哪里有这么恐怖,他这是动摇军心啊……还有高仙芝,他不仅逃跑,还贪污军饷——当杀啊!”
    李世民只觉得心头一阵火起,他拍案而起:“竖子怎敢?!”
    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个人此刻正守着潼关!
    这是大唐现在最重要的门户,而这个太监,居然、居然为了一己私欲,要毁了他们两个?!
    他眼前一阵天旋地转,眼冒金星,赶紧掏出两颗药给自己吃了下去,坐在榻边,大口的喘着气:“他、他怎么敢……”
    李世民闭上眼睛,已经不想再看天幕了。
    就他那个曾孙这两年被裹了小脑的智商——这句话他还是跟天幕学的——绝对看不出问题,高仙芝……封常清……危矣!
    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料。
    李隆基收到黑状,打开一看,怒发冲冠,竟然连怀疑也没有怀疑,直接派人去宣旨赐死,阵前斩将。
    李治:“……他是不是没脑子?”
    那个安禄山眼看着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如果能把他长久的拒之于潼关之外,恐怕耗也能把他耗死——只要包围圈能够形成。
    但是,现在这边安禄山还活着呢,另一边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却要死了。
    李治:“……”
    武媚娘:“……”
    他们想想就心梗。
    天幕上的场景再度变幻。
    潼关内,每个将士的眼眶都是红的。
    行刑台前,高仙芝和封常清一身囚衣。
    封常清面容平静:“臣,自知有罪。”
    他跪在地上,身后的人送上了他这一生最后的一封书信。
    “败军之将,早就该死了,之所以没有死在阵前,是担心戮于贼手,实在有损三军士气。”
    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双眼通红,一字一句,震耳欲聋。
    “如今被杀,是我封常清死得其所。但是我虽死,却有一事不放心。边令诚说我夸大其词,动摇军心,可是……陛下,真的不能轻视安贼啊!”
    他闭上眼,大喊:
    “我有一封遗书请转交皇帝,希望陛下千万不要再轻视安贼!”
    “封常清,这辈子,够了……真的够了……”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一代名将,含冤被斩。
    一颗人头骨碌碌的落在了地上。
    系统及时打上了马赛克,避免吓到孩子。
    毕竟……那双死不瞑目的眼睛,实在是让人忍不住心酸。
    跪在他旁边的高仙芝落下泪来。
    他看着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好兄弟,眼中满是泪水,低头,去看台下观刑的士兵,苦笑一声,也开口了。
    “我高仙芝这辈子,出生入死不知道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也不知道打了多少,丢失城池,这是我的罪过,但如果说我克扣军饷、贪生怕死……那我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认下这个罪的。”
    他咬紧了牙,泪水从他的脸上簌簌落下,高仙芝闭着眼睛,咬牙大吼:“将士们,我今天就问你们一句——我高仙芝是不是冤枉的?”
    “如果我真的做了那些事情,那你们就站出来说,如果我没有……那你们,就替我喊一声冤啊!”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立刻就有一声回应——
    “冤!高将军是冤枉的啊!”
    有第一个喊出来的人,就有第二个。
    到最后,在场的每个士兵口中都喊着那一声冤。
    这声音,震耳欲聋。
    连潼关外的安禄山军队都听见了。
    每个观刑的人眼中都是泪水,甚至还有人实在承受不住别过头去哭的,他们和高仙芝、封常清一起在这里守了那么久,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两个人究竟是不是真的犯了错误?
    他们和安禄山交过手,这里的将士当中甚至有在洛阳城被招募的新兵,他们亲自领略过安禄山的百战之师,怎么可能不知道封常清究竟有没有夸大其词?
    他们和高仙芝一起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怎么可能不知道高仙芝不是那种会克扣军饷的人?
    谁不知道他们两个冤枉?
    只有李隆基不知道。
    高仙芝露出笑容:“好,有大家这句话,我高仙芝……这辈子值了。”
    他又转头去看封常清的尸首,喃喃道:“封二啊封二,你是我提拔上来的兄弟,没想到我们两个会死在一起……今天我们两个一道赴死,黄泉路上,也不寂寞!”
    说罢,引颈就戮。
    又是一颗人头掉在了地上。
    观者无不惊呼,眼中含泪。
    连刘季都摸一把脸上的泪,骂道:“娘的,这狗皇帝真不是个人!”:,m..,.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 开局50灵石和师姐做2小时道侣 重生年代:开局拯救绝美大姨子! 开局被分食,我直接生吞邪崇 半夜和镜子猜拳,我赢一把就睡 一天一抽奖,把自己抽成魔女 开局召唤回京,签到陆地神仙 长跑八年,婚礼现场她奔向白月光 闪婚三年抱两,军官大佬他超爱! 重生后,我果断退婚转嫁冷面军少 垂死病中惊坐起,旧日竟是我自己 我,阴阳判官?本官断案死刑起步 玄幻:长生神子,何须妹骨证道! 我就吃个瓜,捡走穿越者系统 我一个化神期,参加高考合理吧? 教女主厚脸皮,可没教她不要脸啊 重生58:有系统谁还娶俏寡妇 神豪:有钱后,她们献上了忠诚 穿成大佬恶毒前妻后,被全家团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