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0章 贞观之治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当节奏急促的战鼓声远去,取而代之的便是羌笛奏响的声音,长风吹皱了水镜,裹挟着域外的风沙,仿佛扑打在每个人脸上。一支数十人的队伍在风沙中跋涉着。
    西汉所在平行时空,博望侯张骞下意识深呼吸,仿佛嗅到了自风中传来的熟悉气息,他目光灼狗看去:“那是……西域?”
    那是他用双脚亲自丈量过的丝绸之路!
    伴随这支队伍的前行,旁白徐徐展开———
    【贞观十七年,一支二十二人的使团从长安出发,沿着昔日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跋涉九个多月,终于抵达了天竺国。带着唐皇诏书的正使李义表、副使王玄策等人受到了戒日王尸罗逸多的热情招待。】
    【从此,天竺诸国纷纷向大唐进贡。】
    【贞观二十二年,大唐再次遣使前往天竺,这一回,王玄策成为了正使。】
    【然而,此时的天竺早已不是昔日戒日王统治之下,对大唐毕恭毕敬的天竺。】
    【篡位自立的阿罗那顺贪心作祟,竟派一千多人伏击使团,将三十余人尽数俘虏。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越状而出,北上尼泊尔,借骑兵七干,又借吐蕃骑兵一干二百人,重返天竺,仅仅三日,便一举击溃阿罗那顺的数万大军,将之生擒活捉!】
    干年前的火牛阵再现人间,在燃烧的火海中,天竺大军土崩瓦解,原先还只高气扬的阿罗那顺匍富在大唐使者的脚下,而属于大唐王朝的旗帜在这片土地上高高升起,像是一轮太阳辐射向周边无数小国。
    “好一个王玄策!这唐使颇有大汉之风!”
    年轻的冠军侯霍去病拍掌叫好。
    汉元帝时期。
    年老体衰、卧床安养的陈汤霍然睁大眼睛,仿佛要将镜中画面仔仔细细看一遍。
    他又想起年轻时同甘延寿出使西域,斩杀匈奴郅支单于的过往,一时竟仿佛痴了。
    ……可惜,往事不可追,青春不复还啊!
    【——这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王玄策一人灭一国”。而创下如此战绩的主角王玄策,最终不过官至五品朝散大夫而已。】
    【是唐太宗李世民不能重用英杰吗?】
    【非也。概因唐初名将如群星熠熠而已————谁还没个灭国擒王之功呢?】
    【王
    玄策置身其中,竟“泯然众人”矣。】
    “……”王玄策本人一时竟无法反驳。
    ……有一说一,大唐覆灭的国家多了去了。即便是他这样的文人,都有灭国之事迹。若是放在其他时代,譬如之前盘点的宋朝,只怕自己早就成为传奇了吧?
    不过,他也并不为此感到可惜就是了。
    唯有如此君明臣贤、群星辉映的时代,身为人成了他才有机会发挥才华啊!换作君主昏庸之时,也只能满腹牢骚无处诉了。那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可不就是典型?
    【东突厥、吐谷浑、薛延陀、南昌、龟兹……在唐初武将天团的疯狂扩张下,一个又一个国家被并入大唐的领土,无数国主臣服在大唐天可汗的光环之下。从漠北到西域,从秦汉故地到从前未曾纳入诸夏之领土,此时都成为了大唐的一部分。】
    一面泛黄的卷轴在水镜之中徐徐展开,从下往上,先是现出大家熟悉的大唐,随后出现的便是突厥、土谷浑等番邦之疆域。
    紧接着,虚幻的凤凰虚影从大唐的土地上升腾而起,长长的凤尾燃烧着金色的烈焰,自南向北,自动向西,倏忽之间,不断放大的凤凰虚影便覆盖了大片的外域。
    属于大唐的疆土在凤凰之火的燃烧之下不断扩大,将一块又一块番邦之国吞入其中,于是一片前所未有的广袤疆域出现在无数平行时空面前,令众人失去了语言。
    “好大!好美!”
    这一刻,连饱学之士都变成了土狗,只呆呆盯着这片疆域,发出了最直白的赞美。
    秦汉时期,憧憬着出将入相的大批学子为这万里江山醉倒,恨不得投笔从戎而去!
    就连董仲舒这等老夫子都感觉热血沸腾。
    “国土以大为美,今日始知也。”
    “得见如许壮丽江山,老夫死而无憾矣!”
    汉武帝刘彻眼巴巴望着那些还不属于大汉的疆域:好想把这些都扒拉进碗里啊!
    只可惜,大汉的国力不允许。仅仅只是打败匈奴,历史上的他都快清空大汉了。又哪里来的国力去东征西讨征服四方?
    ……不行,越看越心动,实在忍不住。
    那唐太宗能征服如许大的疆土,朕就做不到吗?汉武帝刘彻可不会轻易认输。
    望了一眼跃欲试的
    霍去病,还有神情沉稳却难掩昂扬斗志的卫青,在想想仙人剧透之中那十室就空的大汉江山……汉武帝刘彻跃欲试的心,暂时冷静了下来。
    他陷入沉思,抓住了当下的重点:"……果然还是要进一步发展国力啊!"
    通过仙人剧透看到了那么多后世的光景,对他来说也不是一点帮助都没有的。无论是后世的治政之策,还是在画面中出现过的某些产粮之地,抑或者后世的粮种……总之不管有用没用的信息都被他派人记了下来。
    至于哪些后世之物事能够应用到大汉,那就是大臣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他这个皇帝只需要督促大臣们认真干活,想尽办法借鉴后世经验提升大汉国力。
    相信在他的鞭策下,臣下必能有所得。
    天下最大的甲方·汉武帝刘彻如此想道。
    与此同时,大汉群臣突然感觉全身一凉。
    他们抬头便对上了大汉天子热切的眼神。
    一瞬间,有些人都开始在心里想遗书了。
    而贞观年间的大唐天子李世民已经大开宴席,和一群大臣载歌载舞起来。
    ————开心就摆宴,一起跳舞一起嗨!
    【自古以来,开疆拓土总免不了与穷兵赎武划上等号,秦始皇如此,汉武帝也如此,青史之上都逃不了一个暴君之名。】
    【而唐太宗李世民却偏偏是一个例外。】
    【开疆拓土的同时,他兴修水利,治理民生,为大唐起义以来的战死者立寺,毁当年高丽击败隋朝而建成的京观,收敛征辽的大隋将士之骸骨,为其祭祀下葬,放数千言人归家自行嫁娶,出私库赎回自隋末乱世以来流落突厥为奴的百姓,于是死者得以安息于九幽,生者得以安养于大地。】
    【与此同时,唐太宗李世民与民休息,宽减刑律,慎用死刑,整顿府兵制,减少官吏数量,改变民少吏多的现状……通过他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整顿,使得天下从隋末江山凋檄的低谷中走出,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向崭新的高峰前进。】
    【他从谏如流,多次下诏令大臣们不可盲目顺从皇帝的旨意,要敢于指出皇帝的错误,如此才能君臣同心协力共造大唐!】
    【他爱民如子,以"君舟民水"为基础的"民
    本"思想在唐太宗的时代留熠生辉,从此天子的天命来自于天下百姓的拥戴。】
    【而身为天子的他即便坐上了天下至尊之位,依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一个决策错误就让大唐走向不可挽回的余地,不仅定期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员了解民间疾苦,悉心交谈政策得失,更是克制欲望,“三省吾身”,不惜将部分皇权下放出去—————】
    水镜之中,长长的卷轴从上到下铺展开来,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执起毛笔,于是一行又一行龙飞凤舞的字迹出现在卷轴上。
    众人耳边似乎响起那位唐太宗慎重的声音,看见曾经张扬到无所顾忌的少年将军不知不觉已变成一位深思熟虑、心怀万民的帝王,看见他与群臣齐聚,商讨天下之事的身影——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之下,短短二十年左右,大唐天下便从贞观初年的“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变成了"无论出行还是经商,都不必担心盗贼横行,各地牢狱常常是空的,牛马放牧于野不必看管,家家户户夜不闭户,一斗米才卖两三文钱,外出之人无论从京城到岭南岭西,还是从山东到海边,都不必提前带上粮食,可以直接在沿途获得”的治世!】
    【于是“贞观”也成为了历史上一个传奇的年号————它象征着武功与文治的极致辉煌,象征着监世大唐腾飞的起点!】
    水镜中泛开一圈又一圈连漪,古老的凌烟阁从涟漪中出现,二十四功臣画像宛然。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身为封建帝王的唐太宗仍旧受到旧时代思想的局限,亦有不少为后人诟病之处。】
    【最令人诟病的便是他企图分封功臣为世袭刺史,此后代代相袭,还好长孙无忌等人没有糊涂,坚决阻止了他。】
    只见水镜之中的长孙无忌等人怎么都不肯接受任命,发出了一番暴言:
    “臣等披荆棘以事陛下,今海内宁一,不愿违离,而乃世牧外州,与迁徙何异。”
    看到这里的汉高祖刘邦羡慕哭了。
    ……什么叫“不肯离开陛下,让他们外放出去世袭刺史对他们来说就是流放”啊?
    …
    …自己手下怎么就没有这种忠臣呢?
    当初让韩信打个项羽都非要封齐王才干,怎么就没人抱着他的大腿来一句"我们舍不得离开陛下,不愿意被分封”啊?
    早他汉喜旧的人格缺力不行吗?是心汉高祖的人信魅力不可吗?
    肯定不是,果然是这届功臣不行啊!
    【此外,李世民年轻时也和汉高祖一样不信鬼神,称“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还拿秦皇汉武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说“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汉武帝为求仙,乃将女嫁道术人”。结果他年老体衰,病痛缠身之时,终究还是信了方士的延寿之说,吞服丹药,无效而终。】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
    被cue的秦皇汉武十分不满。
    ——封建迷信怎么啦?怎么啦?提起长生药就要拿他们举例是吧?
    -笑死,说好的神仙事本虚妄呢?——
    “陛下,臣有话要讲!”
    年轻的李世民方才得知自己老年居然也开始迷信方士,就见魏征几步迈出站在朝堂中央,完全能猜到对方下一步的打算。
    他几乎就要戴上痛苦面具。
    ……别念了,别念了,朕知道错了!
    【至于后世有人诟病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吐蕃,送出大量技术,则纯属子虚乌有——这锅属于唐高宗李治。《旧唐书》明确记载,高宗之时,吐蕃"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纸、墨之匠,并许焉”。】
    【后世藏民感激这位促进民族融合的天可汗,编造文成公主入藏之剧目时,张冠李戴,说太宗为文成公主陪嫁诸多工匠,却变成了李世民的黑料……直令人哭笑不得!】
    唐高宗李治?
    捕捉到关键词的天子李世民,太子李承乾,同时警觉:这是朕未来的儿子/孤未来的弟弟吗?他怎会成为大唐下一任天子?
    另外,儿子干的好事让老爹背锅,这是人干事?唐太宗李世民打出一串问号。
    想到未来的自己因此而被后世之人诟病,好面子的唐太宗本宗开始质疑,公主和亲的策略是否不妥了……
    【贞观二十三年四月,李世民去世,谥曰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他去世后,率众归附
    大唐的突厥王族阿史那社尔请求以身相殉,被高宗拒绝。】
    【《旧唐书》赞曰: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干载可称,一人而已!】
    与此同时,一条条评价滚动而出一
    【欧阳修:"蛮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朱元璋:"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皆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监未之有也。"】
    【从此,当后人翻开史书,追溯唐太宗之事迹,便见监唐明月,遥遥升起!】
    【他如日如月,辉耀青史。】
    水镜中的画面逐渐变得昏暗,时光仿佛倒流,英姿勃发的少年将军再现于眼前。
    丝弦之声响起,有人大声高歌———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剪须烧药赐功臣,李勤呜咽思杀身。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极乐轮回 你这秘境游戏绝对有毒! 玉殿欢 我刚换麒麟肾,你们就要跟我退婚? 百无禁忌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对佐久早一见钟情之后 柯学世界里的柯研人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绝症封心后,温小姐顶替了白月光 陆小姐独美后,六个哥哥跪求原谅 太虚至尊 惟许侯夫人 洪荒:从截教开始的神话之路 千面之龙 神级插班生 乌龙山修行笔记 她是霸总的暴躁白月光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