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6章 赵桓发兵,准备灭大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皇城中,大殿内。
    赵桓正在处理手中的政务。
    自从二月开春,整个大宋的重心,就从年关的欢喜转变为地方上的春耕。
    农耕是天下之本,是国朝的第一件大事,为此赵桓都亲自下田示范,以身垂范,让天下官员知道农耕的重要性。
    赵桓还召见政事堂,和政事堂的宰相们安排了各州农耕的情况。
    一切的事情,都为春耕让路。
    赵桓进一步的休养生息,加上陈东的御史台彻底组建,且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总体上吏治在转好。
    这是不折腾的好处。
    实际上很多政策,都是基于出了什么问题,才会做出调整。
    在封建时代,皇帝大多数的政策,都是基于想要办成什么事情?
    比如要对外作战,朝廷如果有钱有粮,就只需要征兵作战。问题是每一次大战,都要消耗无数的钱粮,所以就会有诸多税收政策,或者是安排徭役。
    亦或者皇帝为了一己私欲,要微服私访,或者是要搞什么泰山封禅,以及有什么奢靡享乐的,这又需要大量的钱。
    需要钱,朝廷就要安排政策抓钱。
    也就加重了百姓负担。
    赵桓如今的施政,都是在尽力减少百姓的负担。
    相比历朝历代,大宋朝的财政是最宽裕的,一方面是朝廷鼓励商业发展,另一方面是大宋朝的帝都物流成本非常低。
    东京城没有任何的战略纵深,不像是在关中,有各处关卡防御。
    没有战略纵深的好处,那就是一条条河流途经,不论是北方,亦或是西南、关中、东面和南方的物流,都可以轻易运输到东京城。
    物流的通达,使得财政更加宽裕,否则北宋年年送出岁币,还负担着巨大的冗官开支,朝廷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赵桓翻看着地方上奏报的诸多消息,一一批阅处理。
    在赵桓忙碌时,黄经走过来道:“陛下,有康王安排的人送回书信。”
    赵桓吩咐道:“呈上来。”
    黄经取出赵构撰写的书信,递到了赵桓的面前。
    赵桓拆开后一目十行的往下看,看到了赵构一直在段和誉的身边,煽动段和誉搅动高氏内斗,看到了高明顺杀高明清和高顺隆等人,更看到了高顺贞杀高祥明等一众人。
    赵构的书信中,把接下来的诸多事情也一并阐述了。
    整个计划,非常详实。
    计划在一开始,只有一个大方向,无法真正明确,因为计划推动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
    到了后期,已经是收官阶段,也就是按部就班了,因为到了后期大势已成,不会出现什么变故了。
    赵桓心中思考着对大理国的策略。
    按照赵构的计划,必然是段和誉挡不住高氏的人,最后派人求助。
    赵桓要安排人去大理国,不仅是负责平定叛乱的,更要让大理国归顺大宋,成为大宋的一份子。
    简而言之是要吞并大理国,要顺理成章办成这件事,去大理国的人就必须有足够的手段。
    不等单纯是打打杀杀。
    军事都是政治的延伸,一切都是为了政治服务的。
    赵桓吩咐道:“来人,通知枢密使宗泽,政事堂首辅李纲、次辅杨时来议事。”
    旨意下达,没过多久,宗泽、李纲和杨时联袂进入大殿。
    三人行礼后落座。
    赵桓没有兜圈子,迅速说了赵构在大理国的谋划,沉声道:“目前高氏彻底削弱,段和誉要对付高家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高氏要围攻段氏,咱们才有介入的机会。你们对此,有什么想法吗?”
    李纲眼前一亮。
    赵构去了大理国的这一步棋,真是太高明了。
    更没想到,赵构能有这样的能力,以一己之力搅动了大理国的内乱。就算大理国本身就内斗,就算是因为高明顺的病逝引动,可是,没有赵构的穿针引线,局势就不会如此炽烈。
    又是灭国之功啊!
    李纲早就不是昔日那种故步自封的姿态了,现在的李纲,是想要让大宋前所未有的强大。
    他这个政事堂的首辅,才能名留青史。
    李纲不假思索道:“陛下,康王的谋划非常好,我们必须要尽快安排人接应。臣认为,可以让岳飞带兵去边境,毕竟他有覆灭金国的经验,一定能办好这件事。”
    此前覆灭金国,是岳飞和王彦一力安排的。
    王彦还在北方镇守。
    也就是岳飞带着万岁军的嫡系回了东京城。
    要对外作战,岳飞是首选。
    杨时正色道:“岳飞去驻军,这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打仗其实不难。就算大理国多山地,骑兵无法大规模行进。”
    “可是以万岁军的精锐程度,一定能取得胜利。”
    “关键还在于治理。”
    “大理国归顺我们大宋后,该怎么治理的问题。”
    “臣对大理国有一些了解,大理国虽然有官员治理地方,实际上也只是管理城池区域,很多大理山中的部落,大理国也管不到。”
    “没有编户齐民,没有清查田亩,一切都是靠地方部落的族长,或者是一些部落土司负责管理。”
    作为当世大儒,杨时并不只是皓首穷经的人。
    实际上,他涉猎非常广泛。
    对大理也有研究。
    杨时阐述了全面的情况,正色道:“官家,整个大理的归顺比北方金国归顺更复杂,也更难治理,因为语言、风俗不同,很多还是刀耕火种茹毛饮血,比北方金国都更原始。”
    赵桓也点了点头。
    北方地区在辽国的治理下,都已经移风易俗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和中原相差不多。
    金国深受辽国的影响,就算是女真人出身,也一样有了变化。崇尚中原的学问,衣着华丽,已经渐渐受到同化。
    反倒是大理国,因为地理环境太特殊,无数的大山造就了许多的部落。
    这些大山,也使得治理艰难。
    你夺取主要的城池容易,可是城池周边的地区怎么治理呢?你要去围剿山中的部落,人家打不赢直接就跑回了山里,很难去围剿。
    你要围剿,不仅是消耗无数的粮食,士兵在山中也是寸步难行,很容易遭到蛇虫的攻击。
    宗泽一时间没表态。
    有岳飞去就行了,至于治理大理国的事情,或者是改名的问题,那不是枢密院的职权。
    政事堂操心就够了。
    赵桓思考许久,问道:“杨公的分析很合理,你有什么想法呢?”
    杨时正色道:“官家,臣想去大理国,负责大理国的编户齐民、清查田亩,让大理国成为大宋的一部分。”
    赵桓脸上也露出错愕神色。
    杨时的年纪不小了,现在已经七十六岁了。唯独一点,杨时的身体很好,也没什么病痛,走路也矫健。
    可是去大理国长途跋涉,对老年人非常不好。
    万一有个闪失呢?
    不合适!
    赵桓心中有了想法,正色道:“杨公一把年纪了,应该好好的颐养天年,大理国的事情交给其他人负责就是。”
    李纲也主动劝道:“杨公,官家说得对。”
    对于杨时,李纲也打心底佩服,因为这是践行自身理念的人,而且杨时从不以权谋私,对他施政也非常的支持。
    这样的老人在政事堂,那就是一块宝。
    杨时挺直了略微佝偻的背脊,正色道:“官家,治理大理国的问题,在老臣看来,是非我莫属的事情。”
    赵桓问道:“为什么?”
    杨时回答道:“老臣师承二程先生,两位先生谆谆教诲,让老臣要光大理学。”
    “这些年老臣在政事堂,大多数的精力,都用在了朝廷上,对于先生传承的学问,却没有好好的传道。”
    “如今大理国蛮夷不开化,恰好要传道于大理国。”
    “臣去了大理国,会广兴教育,让号召城门弟子前往传授学问,兴建书院,使得地方能认可大宋,成为大宋的一份子。”
    “所谓的治理,根本上就在于用儒家的学说改造他们,让他们成为华夏的分子,这就是根本上的治理。”
    “这样的事情,唯独老臣才能办到。”
    洋洋洒洒一番话后,杨时再一次道:“老臣这把年纪了,一直在政事堂也无济于事。与其如此,不如把余生的精力,都用在大理国的治理上。如此,老臣上对得起官家,中对得起恩师,下对得起良心,于愿足矣!”
    “恳请官家,准许!”
    杨时双手合拢,拱手向赵桓行了一礼。
    李纲忍不住叹息一声。
    他听出了杨时话语中的决绝,明显是准备死在大理国的,因为要把余生的精力都用在大理国的治理上。
    赵桓一时间也沉默了。
    杨时这样的大儒,朕不应该如此操劳,只是杨时的殷切恳求让赵桓也难以拒绝。
    杨时见赵桓还是担心,笑道:“官家,老臣七十有六了,活了这把年纪已经足够了。老臣不怕死,只觉得多活一天就赚到了。能够以有生之年,做点有益于国家的事情,老臣就不枉此生了,请官家恩准。”
    赵桓深吸口气,点头道:“杨公要去大理国,朕也准了。”
    杨时欢喜道:“陛下隆恩。”
    赵桓点了点头,目光又落在了宗泽的身上,开口道:“宗公,出兵的事情由岳飞负责。枢密院方面,筹措好粮草、器械等,做好调度安排。”
    “遵命!”
    宗泽也是回答。
    赵桓把各项事情定下,才让一众人退下。
    只是他望着杨时离去的背影,心中却也思考着,目前杨时以政事堂次辅的身份去大理国,这个身份显然不够。
    还得再给点支持才行。
    赵桓心中思考着,转念有了想法,吩咐道:“黄经,你安排人盯着,一旦杨时离家赴任就来禀报,朕要亲自送一送。”
    “遵旨!”
    黄经连忙应下,心中也是感慨。
    杨时真是入了官家的眼界,因为还从未有过臣子外出赴任,皇帝亲自送行的。
    顶多是官员打了胜仗,皇帝亲自迎接。
    赵桓安排了杨时的事情,想着岳飞要去大理国参战,吩咐道:“来人,通知岳飞入宫觐见。”
    太监去万岁军传达旨意,没过多久,岳飞就急匆匆回来了。
    岳飞站定后,抱拳道:“臣岳飞,拜见官家。”
    赵桓说道:“万岁军回了东京城,一直在休整备战。时至今日,准备得怎么样了?”
    岳飞眼中放光,开口道:“回禀官家,万岁军的将士随时能战。只要官家一声令下,万岁军就可以出战。”
    “好!”
    赵桓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如今,的确有一桩事情,要交给万岁军来负责。”
    岳飞正色道:“请官家示下。”
    赵桓没有兜圈子,直接说了赵构在大理国的谋划,以及接下来的安排,把全部的情况做了一个阐述,以便于岳飞有一个详细的判断。
    情况阐述完,赵桓继续道:“朕给你的要求,是火速去边境驻军。一旦接到大理国的请求,就悄然进入大理国,配合康王的计划,完成大理国的夺取。”
    岳飞心中又激动起来。
    这是机会啊!
    官家仁义!
    之前他在北方金国,和王彦一起完成了金国的覆灭,他立下了灭国大功。
    现如今,王彦还在金国。
    韩世忠、种彦崇和种师中则是在西北地区,这些人都在外面,岳飞才有机会。如果各路精锐都在东京城,他不可能得到这个机会。
    一定要灭了大理国,完成大理皇帝向大宋的投降。
    岳飞斗志昂扬,保证道:“请官家放心,臣一定会好好配合康王殿下,会以最小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收获。”
    赵桓颔首道:“朕相信你,朕在东京城静候佳音。另外,这一次要去接管大理国的人是政事堂次辅杨时,他接下来会驻守大理国。”
    岳飞又再一次表态,表示会全力以赴的协助杨时。
    总之,政务上他全力配合。
    军务,他会自己安排。
    赵桓摆了摆手,岳飞行了一礼就急匆匆去安排。
    赵桓坐在殿内,心中也期待了起来。如果这一次完成了对大理国的夺取,就只剩下了西夏国和跑到西域的耶律大石。
    要拿下西夏和耶律大石,就更加轻松了。
    快了!
    用不了多久了。
    赵桓只需要稳扎稳打的凝聚大势,届时大势所趋,夺取西夏会水到渠成的。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火影:天赋词条,开局大筒木血统 科技入侵现代 左道成神从美恐开始 我在印度当老爷 海贼:从捡到红发断臂开始 我以仙术当侦探 破甲九重 重启人生 最佳导演的诞生 [娱乐圈]恋爱心愿 我的吉他女孩 天可汗回忆录 武道长生,我的修行有经验 摆烂,摆烂,摆烂!!! 在虐文世界发疯 文豪1978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诸君,该入万魂幡了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