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0章 太子回朝,监国!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赵谌低着头,谦逊道:“这三年的时间,多亏了老师的教导。没有老师,就没有弟子的今天。”
    杨时摇头道:“你年幼好学,天资聪颖,更有大志向大心胸,老夫不过是稍加提点罢了。太子的今天,是你在战场上不惧生死换来的,更是为了治理地方无数个日夜费心费力换来的。”
    赵谌说道:“老师过奖了。”
    三年多的时间,赵谌从来不敢马虎,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因为他不能辜负了父皇的一片心意。
    赵谌年幼的时候,是皇祖父赵佶当政。
    当时,赵谌在东宫,还记得父皇作为东宫太子的战战兢兢,还记得父皇的伏低做小,还记得郓王赵楷的辉煌跋扈。
    所有人都可以恣意妄为。
    唯独东宫不行。
    稍有一点点的错误,就会遭到斥责,就会有官员来弹劾,使得父皇不得不隐忍。
    那时候,东宫没有半点的权势,也没有太傅,连半点的兵马都没有。
    可以说,那时候的东宫毫无权势,就是个空架子。
    皇祖父要废太子,一纸诏令就能办到。
    好在金人来了,皇祖父禅位,父皇登基力挽狂澜,才有了现在的大宋。
    父皇和皇祖父不同。
    皇祖父迫于法理册立了父皇为太子,却宠溺郓王,处处打压父皇。
    可是,父皇册立他当太子,处处关爱,让老师这样的天下大儒来教导,更是亲自带着他游历地方增长见识。
    为了培养他,父皇留下他在云南路,跟着老师一起处理政务。
    一切的一切,都是父皇的关爱。
    赵谌人不在赵桓的身边,可是这三年的时间,却没有断过书信,时常撰写书信送回去,向赵桓禀报云南路的一切。
    父皇也有书信送来,解开他的疑惑,鼓励他大胆去做,不要有任何的惧怕。
    有父皇的无私支持,赵谌才能无所顾忌。
    杨时看着灿然生辉的赵谌,心中也愈发的欢喜,因为太子是他教导出来的。
    此生教导了无数的弟子,临老之际,还有这样一个如意弟子,让杨时更加的得意。
    杨时嘱咐道:“太子,去收拾行李吧。老夫要交代一番,三天后,我们就起程北上,开始返回东京城了。”
    赵谌行了一礼就转身退下。
    杨时一个人坐在书房中,思考着云南路后续的安排。
    云南路的治理刚铺开,大体上规划都有了,后续需要继续贯彻,不能半途而废。如果是中途改弦更张,改变了三年来的施政纲领,云南路的治理就难了。
    恰是如此,云南路需要一个合适的人接管。
    杨时治理云南路三年,门下弟子纷纷出仕,在地方上崭露头角。尤其是杨时的弟子胡安国,更是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胡安国年近六十,主张经世致用,恰是如此,他的观点对杨时治理地方很有帮助,借助云南各部的部落族长,以夷制夷,地方渐渐开化。
    这个过程注定很漫长。
    至少,却已经在不断的推进,尤其是说大宋官话的人越来越多了,汉家的语言、文字和风俗都在一点点的改变。
    杨时其他的弟子,如李郁、陈渊等人也不错。
    这些人和胡安国相比较,却没有足够的手段和城府去应对。
    胡安国目前是最合适的。
    杨时心中有了想法,吩咐道:“来人,通知胡安国来议事。”
    士兵立刻去通知。
    没过多久,年近六十的胡安国走了进来。
    虽说胡安国上了些年纪,却精神矍铄,半点不显老,毕竟在云南路的这几年,他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手中更有权势。
    权利是最好的一味药。
    手中有权,能利用权利践行自己的治学理念,按照心中所想施政,胡安国自然是心中欢喜。
    胡安国进入后,行礼道:“老师!”
    杨时看着肤色略显黝黑,却目光灿然的弟子,笑着道:“康侯(字),你是绍圣四年中进士的。”
    “历任荆南府教授、太学博士、提举湖南学事等职。”
    “后来蔡京当权,跟随老夫四处游学。”
    “如今在云南路,你才真正一展抱负,按照自己的所学所想施政,慢慢的教化百姓,发展地方。”
    “只是,这一切还不够。还要一步步的往下推进,才能够真正让云南路大治,成为我大宋的一部分。”
    胡安国微笑道:“有老师在云南路掌舵,未来一定会更好。”
    杨时说道:“老夫不会留在云南路,要回朝了。”
    胡安国一脸惊讶,问道:“是官家来了旨意,让您回朝了吗?”
    “没有!”
    杨时摇了摇头,解释道:“不是官家来旨意,是和官家约定的时间到了。更何况太子在云南路三年多的时间,总不能一直在外面,也该回朝了。”
    胡安国的神情顿时黯然。
    太子回朝!
    老师也要回朝!
    恐怕他们这些杨门的弟子,也要跟着回朝了。
    “哎……”
    胡安国叹息一声,开口道:“弟子这就去收拾行囊,跟着老师一起回朝。”
    杨时捋着花白的胡须,开口道:“谁说了,要让你回朝,要让其他人回朝呢?这一趟,只是老夫和太子回朝,你们继续在云南路做官,继续治理地方。”
    胡安国顿时眼前一亮。
    他不是为了所谓的权势想留下。
    曾经,他中了进士第三名,年少成名,早早入朝为官,只是朝廷黑暗,全都是硕鼠,他看不惯官场,干脆出去游学。
    如今圣君当朝,胡安国才感受到了治理地方的欢喜。
    能够治理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读书人的追求。
    一身所学,经世致用。
    这才是人生目标。
    胡安国问道:“老师是怎么考虑的呢?”
    杨时说道:“老夫回朝后,招讨使的身份就会卸任。招讨使不常设,接下来必定设立安抚使,负责云南路的施政。”
    胡安国的呼吸,都顿时急促起来。
    大宋朝地方行政体制,大体上分为路、州、府、县。
    一个路有安抚使,这是负责行政体系的,只不过很多路不设立,让州府的知州知府兼任,比较重要的地方才设立安抚使。
    除此外,还有转运使、提刑按察使。
    转运使掌握财权,提刑按察使掌握刑狱,确保地方的运转。
    实际上在大宋,就没有一家独大的官职体系。或者说,也有一家独大的,那就是皇帝,不断的集权,把地方的权利集中在手中。
    说什么大宋和士大夫共天下,那都是给士大夫贴金,皇帝要处置官员,不过是一道旨意而已,政事堂的宰相根本无法反驳。
    在唐朝,政事堂给地方官员安排事情,称之为堂贴。
    堂贴下去,地方必须执行。
    到了宋朝,政事堂不准用堂贴,只能用札子。问题是政事堂的札子安排到地方,官员不服从,原封不动送回请皇帝定夺。
    皇帝敲打政事堂,让政事堂的札子要随时交给皇帝过目,才能下发。
    简而言之,皇帝剥夺了政事堂的大权。
    尤其在圣旨上,也有极大的变化。
    唐朝的圣旨,是政事堂拟好,交给皇帝过目用印就是,送过去的定稿,已经不需要修改的,皇帝只有决策权,不能参与旨意的撰写。
    到了宋朝,政事堂要颁布旨意,得先写札子送去宫中,请皇帝批阅。
    皇帝觉得合适,批阅后交回来,政事堂再拟定圣旨送上去用印,才能颁布旨意。
    简而言之,皇帝不仅有决策权,还有参与权。
    毕竟,札子就是个文稿,不是定稿。
    胡安国可不管是否被分权,皇帝是否权势大,只希望自己有足够的机会施展才华,让地方百姓能安居乐业。
    他眼中有着期盼,直接道:“老师的意思是,弟子担任云南路安抚使吗?”
    杨时微笑道:“老夫离任,需要你暂时接管所有的政务。等老夫回朝后,会向官家举荐,由你出任云南路安抚使。这件事情,你心中有个数极好,成了最好,不成也没什么。”
    胡安国神色感动,恭敬道:“辛苦老师了。”
    杨时说道:“这是你有足够的才华和能力,能胜任云南路安抚使,老夫才愿意举荐。否则,也不可能留下你在云南路。”
    胡安国点头道:“定不负老师厚望。”
    杨时又嘱咐了各项事情,把云南路的各项事情安排好,就让胡安国下去。
    接下来的三天,杨时陆续召见门下的弟子,把各项事情都布置好。
    三天后,清晨。
    杨时带着儿子杨造,以及李郁、陈渊,加上太子赵谌,乘坐马车缓缓离开了大理城。
    赵谌和杨时在一辆马车中。
    赵谌在大理呆了三年多,心中一时间也有些不舍。
    杨时笑道:“太子离开大理,未来自然有机会再来的。”
    赵谌点头道:“将来,一定会回来的。”
    师徒二人交谈的时候,恰在此时,马车外忽然嘈杂了起来,声音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赵谌问道:“怎么回事?”
    马夫说道:“外面有百姓拦路,说是杨相公和太子要离开,无数人来送别。”
    赵谌在大理的时候,一早是隐瞒了身份。
    到最后,身份也传了出去。
    云南路各州府的人,都知道赵谌在大理主持公道。尤其是赵谌英武刚毅,敢去平乱,敢为民伸冤,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无数百姓对赵谌很是感激。
    赵谌听到马夫的话,也看向了杨时,问道:“老师,怎么处理呢?”
    杨时笑道:“老夫身体不适,太子去处理吧。”
    赵谌一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老师是故意让他处理。
    赵谌开口道:“老师,您才是云南路真正掌舵的人,怎么能不去呢?”
    杨时说道:“无妨,太子尽管去。”
    赵谌劝了两遍,杨时都不下去,无奈下,赵谌才下了马车,看着城内街道上,一张张急切的面孔,看着那一个个眼中满是不舍的百姓,心中忽然大受触动。
    “太子殿下,我们舍不得您啊。”
    “太子殿下才来大理几年,怎么不多待几年,过些时候再回去啊。”
    “太子殿下是青天大老爷啊。”
    渐渐云集而来的百姓,口中高呼着,感激着赵谌,也有很多人提及杨时的,都是满含感激。
    有杨时和赵谌的施政,才使得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
    许多人从部落出来,能分到土地,能靠自己的双手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一切都源自于赵谌和杨时。
    恰是如此,许多百姓送来了物资,有送鸡蛋的,有送衣帽的,还有送鞋子的,以及各种瓜果都有。
    一张张脸,一幕幕感激,深深地烙印在了赵谌的心中。
    在他这辈子不长的时间中,这一幕让赵谌永生难忘,他没想到自己在云南路几年,跟着老师一起施政,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
    赵谌心中,更是暖洋洋的。
    人生,值得!
    此生,当如此!
    不负苍生百姓,不负大宋万民!
    赵谌看着周围的百姓,拱手道:“乡亲们,此次回朝,是朝廷有调令,需要回朝任职了。加之杨相公年纪大了,也需要回朝休养。”
    “请乡亲们放心,即便是本宫和杨相公回朝,大理也不会变,云南路也不会变。”
    “未来的云南路,只会更好。”
    “不会变差的。”
    赵谌做着许诺,显得从容镇定。
    他看着一个个挤上来的百姓,开口道:“乡亲们,不要送东西了,你们都留着。你们送的东西,路途遥远,我也不好安排。”
    “都回去吧!”
    赵谌再一次说话。
    百姓不舍,进一步要送礼物。
    赵谌没有收下,拱手回礼后回了马车中,吩咐人驾车离开。
    马车缓缓行驶,渐渐离开大理城。
    马车走出了一段距离,后面却还有无数的百姓跟着。等走出很远很远,后面才没了跟着的人,一切才安静了下来。
    轱辘!轱辘!
    马车赶路,速度越来越快。
    赵谌激动的心,也渐渐平复了下来。
    他心中,却久久无法平息。
    杨时看了眼赵谌,心中却是笑了笑,这是好事情。
    赵谌见识过百姓感激的样子,知道施行仁政的好处,未来才会励精图治,才有目标。
    这是好事情。
    马车一路行驶,在六月初,赵谌和杨时回到了东京城境内。
    ……
    东京城中。
    垂拱殿。
    赵桓正在处理政务。
    他从来不是一心一意处理政务的人,不愿意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处理政务上。所以治理地方的权利,赵桓都交给了政事堂,让政事堂处理,他只需要负责批阅就是。
    治理国家,关键是用人。
    不相信人,不用人,什么事情都自己抓,最后的结果是自己吃亏。
    放权最合适。
    在赵桓处理政务的时候,黄经走了进来,行礼道:“官家。”
    赵桓放下手中的毛笔,问道:“什么事?”
    黄经说道:“据最新的消息,太子和杨相公所在的马车,进入东京城境内。最多再有半个时辰,就会抵达了。”
    赵桓眼中也露出了笑容,吩咐道:“杨卿回朝,安排朕的銮驾,在城门口迎接,直接送入宫中。”
    “奴婢领命!”
    黄经连忙答应了下来,急匆匆去安排。
    ……
    东京城门口。
    人来人往,繁华无比。
    之前的东京城繁华,却不够稳定。如今的东京城,却稳定繁华。
    杨时和赵谌乘坐的马车,来到了城门口。
    再回东京城,杨时都有些物是人非的感觉,因为一切都不一样了。
    今年的杨时,已经满了八十岁,很是苍老了,好在精神还不错。他看着繁华的东京城,脸上笑容绽放,开口道:“太子,我们又回来了。”
    “是啊,又回来了。”
    赵谌心中也是欢喜。
    “陛下有旨!”
    恰在此时,马车外传来了声音。
    太监的喊声回荡,杨时和赵谌都下了马车,齐齐行礼。
    太监开口道:“陛下有旨,太子和杨相公乘坐銮驾入宫。”
    一番话说完,太监脸上有着笑容,弓着背摆手道:“太子、杨相公,请。”
    赵谌摆手道:“老师,请!”
    杨时说道:“太子先请。”
    赵谌却搀扶着杨时,一路来到了銮驾中,其他的人乘坐马车往杨家去了。
    马车一路入宫。
    赵谌和杨时见到了赵桓,齐齐向赵桓行礼。
    赵桓吩咐道:“赐座!”
    赵谌和杨时道谢后坐下,杨时率先道:“官家,老臣从大理归来。现在的云南路,一切稳定,地方也在快速的发展。唯独一点,要继续往前走,就必须萧规曹随,不能人走茶凉换一套施政的方针。”
    赵桓赞许道:“杨公的话是老成之谋,朕也这么认为。现在杨公回来了,您老认为谁适合接任呢?”
    杨时说道:“老臣举荐胡安国,他之前就协助老臣处理云南路的所有事务。”
    “可以!”
    赵桓毫不犹豫回答。
    杨时拱手道:“官家圣明。”
    话锋一转,杨时继续道:“虽说目前以胡安国合适,却不能一直如此。臣建议过一两年,朝廷选拔合适的人选充任云南路地方官。再过几年,调走胡安国,任命其他的人去担任。如此,避免地方势力做大。”
    赵桓脸上更是浮现出笑容。
    杨时知进退。
    这是极好的。
    赵桓和杨时、赵谌聊着天,说着云南路的事情,也询问着赵谌的情况,到了中午,又留下了杨时用膳。
    杨时吃完饭回府去了,赵桓和赵谌聊着天,父子二人很是亲近。
    赵桓看着长高了长壮了,也成熟了起来的赵谌,开口道:“太子,你三年历练,已经成熟了起来。接下来,就开始监国吧,协助朕处理朝廷政务。”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火影:天赋词条,开局大筒木血统 科技入侵现代 左道成神从美恐开始 我在印度当老爷 海贼:从捡到红发断臂开始 我以仙术当侦探 破甲九重 重启人生 最佳导演的诞生 [娱乐圈]恋爱心愿 我的吉他女孩 天可汗回忆录 武道长生,我的修行有经验 摆烂,摆烂,摆烂!!! 在虐文世界发疯 文豪1978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诸君,该入万魂幡了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