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成功收编了河北地区最大的流寇集团后,
刘秀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继续乘胜追击。
对其他各地的土匪和农民军展开了连续的打击。
他相继消灭或收编了重连、青犊、尤来、大枪、五幡等多支起义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河北的统治地位。
在此期间,刘秀还巧妙地利用了打山贼的机会,设计除掉了刘玄在河北的最后一颗钉子——谢躬。
他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和手段,成功地稳住了谢躬。
然后在其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由吴汉等人将其一举击杀,从而彻底拔除了刘玄在河北的残余势力。
在平定了河北诸乱之后,刘秀又挥师南下,兵不血刃地收复了河内郡。
至此,他成功地将幽、冀二州和河内郡这几个既富裕又险要的大本营收入囊中,牢牢地占据了东北这块天下金角。
随着云台二十八将的全部归位,刘秀的军事集团也达到了巅峰状态。
这些将领们各自都有着卓越的才能和辉煌的战绩,为刘秀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将领中绝大多数都来自于豪族家庭,这也进一步凸显了豪族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中有像邓禹这样的老同学、
吴汉这样的宛城老乡、
贾复这样的勇将、
耿弇和寇恂这样的上谷军事豪族代表、
岑彭这样的南阳棘阳豪族俊杰……
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传奇的经历,共同构成了刘秀统一大业的壮丽画卷。
(在这云台二十八将中,吴汉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
他是唯一一个真正从社会底层脱颖而出的人物,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吴汉的出身并不显赫,家境贫寒的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一步步攀升至高位。
他曾在县里担任小亭长,这是他奋斗的起点。
之后,因宾客犯法而逃亡到渔阳,但他并未放弃,而是以贩马为生,结交各路豪杰。
他质厚少文,言辞不逮,却赢得了邓禹等将领的赏识和推荐,最终成为刘秀麾下的大将。
吴汉的崛起,类似于东早期低配版的刘邦。
他们都从最基层的小官做起,都讲义气、结交豪杰,并且都得到了贵人的相助。
更难得的是,他们都因为自身的低微出身而被推举上高位,这无疑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吴汉能成为幽州突骑的总指挥,有三个关键原因:
首先是邓禹的推荐,这使他得到了刘秀的赏识;
其次,他在幽州的根基不深,这使得他能够得到当地豪族的认可;
最后,他多年积攒的人缘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社会秩序大动荡、社会规则大变化、人民生活大灾难的大破坏后,随之而来的是剧烈的社会分层。
而能够在这个时期拥抱土地、靠拢土地的人,往往能够成为受益者。
这也反映了豪族门阀一旦形成,强者恒强的趋势。
然而,社会变革总是伴随着机遇和挑战。
一直到了北宋时期,由于纸的价格降低,再加上雕版印刷技术的普及,知识的价格降下来,
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知识,这才打破了豪族门阀的垄断。
这也提醒人们,只要保持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永远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豪族的时代里,刘秀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厚道,
成功地团结了这些豪族力量,共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篇章。
他的成功也再次证明了那个道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而刘秀在河北的征战过程中,从最初的光杆司令到后来的战将数十、带甲几十万,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挑战。
正是以河北、河内为根基,刘秀开始了他的统一全国之路。
与此同时,另一股可怕的力量——赤眉军也在黄河南岸酝酿大招。
当刘秀平定河内郡后,这股力量终于爆发出来,朝着玄汉首府长安而去。
打江山容易,坐稳江山却并非一件易事。
自绿林军崛起,拥有两个村落之后便急于建国,
然而却也能在乱世中安稳立足,甚至将王莽的头颅当作球来踢。
这其中,既有天选之子刘秀的逆天改命。
也离不开昆阳城下那位千载难逢的猪对手所送的“神助攻”。
然而,运气这种飘渺的东西,终究不能永远庇护一个人或一个政权。
尽管刘秀曾一度为更始政权续命,但这个短命的政权终究还是没能逃脱宿命的束缚。
刘秀已经帮他们度过了第一个难关。
但自身的内功修炼也十分必要。
很遗憾,更始政权在这方面显然做得不够。
因此,当战斗力爆表的山东豪杰们汹涌杀来,再也没有像刘秀那样的大神来为他们遮风挡雨了。
刘玄建立更始政权后,最初选择定都洛阳。
但在那座古都之中,政权内部却分裂成了两大阵营。
一方坚决主张迁都长安,以彰显兴复汉室的决心。
另一方则认为洛阳才是理想的国都,这里有着东周四百年的王气,且地理位置优越,四通八达。
然而,这些表面的说辞背后,却隐藏着两大阵营真正的利益诉求。
洛阳派代表着在绿林军和南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势力,
他们希望都城离自己的地盘近一些,以便更好地掌控局势。
而长安派则代表着绿林军中的另一部分势力以及一些新投诚的力量,
他们渴望开拓新的地盘,因此希望都城能远离南阳这些已有的势力范围。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永远不可轻信那些冠冕堂皇的说辞。
真正的动机,往往隐藏在利益的纠葛之中。
最终,刘玄为了迎合长安派的意愿,决定将国都迁往长安,这也标志着更始政权内部的一次重大转变。
刘玄虽贵为皇帝,其实是个名副其实的傀儡。
刘玄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开拓新地盘,并摆脱绿林大佬们的控制。
他希望能真正掌握实权,成为一个有实际影响力的皇帝。
然而,更始政权在推翻王莽政权后,虽然形势看似一片大好,
华夏各地也纷纷响应投靠,但刘玄却犯下了两个严重的错误。
先是得罪了强大的赤眉军,这无疑是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其次,放走了具有极高威望和能力的刘秀。
这无疑是为自己的未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更糟糕的是,除了这两个错误之外,刘玄也并没有做出任何正确的决策。
他统治期间,缺乏远见和决断力,导致更始政权的根基越来越不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