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章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若是遇到水灾、旱灾、蝗灾等等的,能一日三顿粥都是奢侈,更别提朝廷重税和士绅官吏的层层盘剥了。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让百姓有更多的田地,产量不够,那就田地地数量来凑。
    人均两亩不够,那就三亩、五亩,甚至十亩。
    这话说着简单,但真要实施起来,困难无比。
    大明王朝两百余年,历经十五位帝王,也只有太祖的洪武年间和万历年间搞清楚了全国有多少的田地的数量,足可见清理田地数量这项工程的难度。
    涉及到宗室皇族、士绅地主的利益,必须得掌控强有力的兵权,这样才能防住他们暴动。
    分田目前做不到,但他可以引进产量高的作物,例如土豆和红薯。
    后世史书记载的很清楚,土豆是万历年元年进入大明,而红薯是1593年由陈振龙引入大明王朝的。
    “土豆是谁推广的来着?”
    崇祯皱着眉头努力的回忆着脑海中的资料,回忆了好一会儿,他没有想起来土豆是谁推广的。
    “算了,让宋应星来做吧!”
    崇祯放弃了回想,直接点名了。
    他穿越来的时候,就想着找宋应星和陈振龙了,但想着现在的天气和两种作物的特性,无论南北方都种不出来。
    其次是想等掌握了兵权后,解决了党争问题后,搞到钱和田地后再让二人来的,但没想到现在被逼着提前让二人来了。
    “皇爷,奴婢记得京官中,没有叫宋应星的人!”
    听王承恩低声回应,崇祯笑了笑,没有解释。
    若是连王承恩都听说过这二人,那才叫是奇了怪了。
    这二人在大明王朝可能不太响亮,可在后世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
    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而陈振龙则是中国引种红薯第一人,为缓解当时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让李若涟进来!”
    片刻后,李若涟就进来了。
    “李若涟,你安排两队人马,去江西奉新县找一个叫宋应星的人,此人应该是位举人,
    另外去福州府长乐县找一个叫陈振龙的人,此人中过秀才,后来欺弃儒从商了。”
    “去的时候,都客气一些,这二人用的好,能影响大明的国运,务必安全的护送到北京。”
    崇祯重点的嘱咐了一下。
    这让王承恩、方正化、李若涟三人心神如遭雷击,他们从未见皇帝如此郑重的嘱咐一件事情,连去忠州宣秦良玉都没有如此待遇。
    李若涟迟疑了一下,道:“陛下,如此重要,臣想亲自去一趟,确保万无一失。”
    “不行,你还有另外的事情要做,让王国兴他们去吧。”
    崇祯直接就回绝了,无论是去江西还是去福州,都不是短时间能搞定的事情,一来一回至少得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
    而且两人来了一时半会儿也搞不出来,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秦良玉还有一个月就入京了,一旦入京,就是整顿锦衣卫的时候,也就是去查抄八大晋商的时候。
    将八大晋商抄了,至少能抄出数万石粮食,缓解陕西灾情,到时候再从江南买些米,省着点,能撑到红薯和土豆收获的时候。
    查抄八大晋商,除了李若涟,其他人他不放心。
    “去安排吧!”
    李若涟离去后,崇祯的暴怒的心缓解了许多,现在就等查探消息的方稳回来确定具体情况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火影:天赋词条,开局大筒木血统 科技入侵现代 左道成神从美恐开始 我在印度当老爷 海贼:从捡到红发断臂开始 我以仙术当侦探 破甲九重 重启人生 最佳导演的诞生 [娱乐圈]恋爱心愿 我的吉他女孩 天可汗回忆录 武道长生,我的修行有经验 摆烂,摆烂,摆烂!!! 在虐文世界发疯 文豪1978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诸君,该入万魂幡了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