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朝议纷纷面前,王安石不为所动,他喊出了“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口号。
同时,赵顼对王安石也表示了坚定的支持。
“人臣但能言道德,而不以功名之实,亦无补于事。”
赵顼主张道德与功名并重,反对守旧派空言道德、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的做法。
任何一个朝代的变革,都将面临着巨大的阵痛,也必将触动广大既得利益者的神经,但不管再困难,赵顼也坚决予以了颁布执行。
客官上说,王安石的变法取得了一定的历史功绩,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教育上都有所收获。
但是,王安石最终两次罢相,最后郁闷离京,就再也没有回到皇帝的身边。
倒置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股重要力量,居然来自于“女人”!而且是和赵顼最亲密的女人们,包括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
她们三人成为了最大的守旧和反对派!
赵顼郁闷不已,加上王安石已经离他而去,赵顼一下子就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孤独的人。
这时候,另一个德才兼备的能人,便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他就是在政见上与王安石不和,为人又才华横溢的苏轼苏东坡!
一日,赵顼心情烦闷,让宫里备了简单的酒菜,一个人喝着闷酒。旁边只有一个宫女在侍奉着他。
面对窗外清幽的月光,宋神宗赵顼无限感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赵顼望月伤怀,不竟吟诵起了李白的一首诗歌。仰头饮完金樽里的酒,侍女赶紧又将酒填满了。
“唉,世上能与李白相媲美的,也只有苏轼了!”
赵顼在不经意间想起了苏轼,他苦笑着摇了摇头,又喝完了一樽酒。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赵顼不由自主地又吟诵起苏轼描写月亮的诗来,可不知什么原因,他好像忘词了,只吟诵了两句便停了下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哎,后两句竟然被一直在赵顼身旁侍奉的宫女给吟诵了出来!
赵顼大吃一惊,他定睛注视着这位宫女,没想到自己身边的一个侍女,也能将苏诗脱口而出!
“你抬起头来!”
赵顼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宫女,他要一见此人的庐山真面目!
宫女不敢抗旨,便慢慢抬起了头。哎呀,此女居然有如此容貌,怎么自己就没发现呢?
这一点也不奇怪,赵顼身边从来就不缺美女,三宫六院佳丽云集,谁会注意一个地位卑微的侍女呢?
但赵顼此刻却对眼前这位侍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进而询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何时进的皇宫?”
侍女也不胆怯,莞尔一笑回答道:
“回皇上,奴婢苏喜儿,是三年前进的宫中!”
“苏喜儿?”搜搜小说 .souxiaoshuo
赵顼微微点头,他想进一步试探这位能出口对诗的宫女,看看她是否真的有才华,还是刚才歪打正着地知道这么一句半句的。
“你刚才接了苏轼的诗,看来喜儿也是懂诗词的人,那么我问你,李白和苏轼谁更胜一筹呢?”
这么高深的学术问题,亏赵顼能问的出来!
“李白有苏轼之才,却无苏轼之学问!”
“哦?何以见得?”
苏喜儿一语概之,这又令赵顼更加惊讶不已!
“回皇上,喜儿只是道听途说,不敢在皇上面前妄语,请皇上恕罪!”
苏喜儿哪敢与皇上切磋诗词技艺,更何况要评价一代诗仙和一朝名臣之间的高低,这岂是闹着玩的吗?
皓月当空,今晚皇宫的月色充满着奇异之光。
“太白和东坡,这两人骨子里都透着一股子豪气。但二人的‘豪气’又有很大的区别。”
苏喜儿在赵顼的一再鼓励下,终于抛开了等级与皇威的羁绊,竟然率性地说道:
“太白的豪,可以说是‘放逸’,那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是绝世的豪,是凌虚的豪,是要抽刀斩断与世间污浊联系的豪,所谓豪气凌云!”
喜儿神色坦然,她的惊人言词,顿时深深吸引住了赵顼。
“喜儿继续讲,不要有所顾虑!”
赵顼继续引导和鼓励着对方,他为尘世中竟然有这样的女子,大感惊艳!
“东坡的豪是一种‘超然’,‘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这是一种超然的豪,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豪,是一种热爱生活,要把自身完全融入世间的豪!”
“说的好!”
赵顼拍案而起,倒是把小小的苏喜儿吓了一跳!
“奴婢该死!”
苏喜儿倒地,她没想到自己的率性,终究惹怒了皇上。
“喜儿,快快起来,朕这是赞赏你啊!”
赵顼弯腰,将苏喜儿扶了起来,两人的眼神相遇,竟然彼此都洞穿了心扉……
一个是当今的皇上,虽然拥有无人可比的地位和权威,但赵顼的内心却是郁闷和空虚的,因为他在改革变法中的受挫,让人极度的苦闷。
一个是世间的婢女,能够走近皇帝的身边,已然是无上荣耀的事情了,没想到又能得到皇帝的青睐和赞赏,这便是世上最大的幸福。
从此,赵顼与苏喜儿便更加的亲近了,赵顼仿佛从苏喜儿身上找到了一种久违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苏喜儿似乎成了真正“懂他”的人。
终于有一天,在同样美好的融融月下,赵顼兴致高昂地临幸了喜儿,两人的情感日益加深,相聚的时刻也越来越多。
但是好景不长,神宗皇后还是发现了赵顼与喜儿的“苟且”之事,决定将苏喜儿处死!
赵顼得知消息后,索性将苏喜儿秘密送出了宫外,暂时安置在了苏轼的家中。
苏轼当时也是诚惶诚恐,面对皇上的这一桩“美事”,显得手足无措起来。
“皇上与宫女发生男女之事,这本是常情,怎料想皇上竟然会为了保全一名宫女的安危,会做出如此举措?”
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那便是皇上确实很在乎苏喜儿,而且也体现出皇上对苏轼的信任,才会将人托付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