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82章 嘉善知县何恩烰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遥想当年干家窑
    嘉善大钻大锯子,
    干窑大包子,
    乡下旋旋子,
    ……
    这是一首在嘉善广为流传的童谣,说的就是嘉善的宝塔“泗洲塔”、城墙、田野水风车、干窑镇窑墩,非常的形象。
    秦砖汉瓦,炎黄建材的代表,青砖、青瓦技术工艺是炎黄民族的瑰宝,传承已久,百年后依旧没有丢失。那时,即便红砖取代了青砖的地位,但也不得不承认“红砖千千年,青砖万万年”这句话。
    青砖起源于西汉宣帝时期,东汉末年开始被大量应用,初期用在坟墓、皇陵、城墙、长城等建筑上面。
    炎黄东部地区的青砖传承和发展看干窑,始于唐代,兴于南宋,南宋临安城所用砖瓦全部是出自干窑。昆山祝甸村和吴江芦墟的砖窑产业都是从干窑传播过去的,只能算是干窑文化的延续。
    嘉善,典型的江南水乡,水草丰美的水乡泽国,历来就有两大经济支柱,一为稻米,二为砖窑,传承已久,影响深远。二十一世纪,嘉善的三大文化名片依旧还有干窑的砖窑文化,与魏塘的纺纱文化、西塘的漆艺文化并立,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要控制、扩张、发展砖窑产业,嘉善是无法绕开的地方,这点陈茂江知道,胡书达和莫祥芝也知道。
    考察船队在芦墟没做太多停留,在胡书达看过青砖出窑之后,众人再次上船,从芦墟塘水道南下,直奔嘉善干窑镇。
    沿途,陈茂江向胡书达介绍干窑:“胡大人,目前干窑镇窑墩有两百多只,以干窑为中心,分布周边上甸庙、下甸庙、洪家滩、天凝庄、范泾、清凉庵、地甸、界泾等地。” 1
    “直接去干窑吧,毕竟那里才是嘉善砖窑产业的源头,目前干窑那些窑墩开工怎么样?”
    “在兰芳进驻上海前,两百窑墩,开工不足百,算上周边各地的窑墩,整个嘉善砖窑开工率不足五成。自从陈某接受青砖采买以后,芦墟砖窑开工九成,嘉善开工八成。”
    按照陈茂江的说法,砖窑生产的产能并没有全部释放出来,而宝山特区建设工地备料却很不足,要是施工计划做得不好的话,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砖石不足而造成误工。
    这不是胡书达向看到的,他向陈茂江问询:“为何没有全部开工,宝山工地的砖石需求情况你是知道的,随着工人的扩招,下一步对砖石需求只会增长,你作为建材公司总经理如何解决?”
    “两地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窑主,因前期市场萎缩,很多窑主经营不善,造成亏空。有了我们的订单,大部分窑主筹集到了开工资金,当年还是有一些无处筹钱,导致现在这种情况出现。”
    “至于工地上砖石的缺额,我已经安排人顺江而上,与江阴、江宁等地的窑砖厂联系了,短时间之内还可以满足特区工程的需要。”
    胡书达:“宝山建材公司加快收购步伐,尽快让无法开工的窑墩开工,你们不能指望江宁,江宁近期之内也会进行大开发,能不能满足本地的需求还是个问题。”
    “请胡大人放心,建材公司目前资金充足,我会尽快弯沉芦墟砖窑的整个,并安排芦墟新建窑墩,继续招收窑师和窑工。”陈茂江经商这么多年,难得的有了紧迫感,胡书达给他带来的压力太大。
    这段时间接触下来,他也发现了兰芳的不一样,做什么事情都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拖拉扯皮的事情,在兰芳几乎看不到。
    干窑镇江泾村码头,一群人正在翘首以盼,看到一个船队从远处快速驶来。
    “上海的大人物来了,看热闹的人让让,让各家主事人站到前面来。” 沈氏和合窑窑主沈桂云大声指挥着。
    干窑镇有名的几家砖窑的窑主基本上都来了,沈家沈桂云,吕家吕成浩,卲家邵建成,陆家陆羽新,毛家毛亿发,章家章世杰都在。
    这六家,占据了干窑镇八成窑墩,也就是陈茂江说的那开工的八成,那些亏空的窑主不是将窑墩卖给这几家,就是将自家的窑墩租借给这几大家烧砖。
    等待胡书达一行人上岸之后,六大窑主非常热情,陪着胡书达走访了几个处于不同生产环节的窑墩。这一趟走下来,胡书达对青砖生产过程有了非常直观的认知。
    六大窑主满心期待胡书达看过之后会对干窑镇的窑砖生产满意,毕竟这里的传承历史悠久,这里的规模是上海周边地区最大的,这是他们一直以来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但事与愿违,胡书达所看到的不仅是规模,对眼前落后的生产方式更是关注和失望。紧靠这种生产方式和生产产能,特区建设要么会停工,要么只能重开水泥砖生产。
    胡书达也庆幸自己有了整合上海周边所有砖窑生产的计划,还找到陈茂江这样一个行内人士。
    “部长,嘉善县新任知县何恩烰来访。”胡书达的警卫连长杨浩鹏走过来跟胡书达汇报,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怎么知道我们在干窑?”胡书达问。
    “应该是干窑几大窑主通知的,莫知县来了嘉善,何知县不能当作不知道,何况干窑距离县城也不远。”陈茂江向胡书达解释。
    胡书达看了看那些主动回避的窑主,悄声问:“莫知县、陈总,对这位何知县,二位可熟悉?”
    “是个生意人。”莫祥芝给了个简单的评价。
    “确实是个生意人,光绪十年,知县何恩烰和邑绅张义增筹建农米局,先募集大米800余担,后由向大户收取捐输,然后向农民放贷,借一旦,还一旦两斗。”陈茂江不像莫祥芝是文人,作为商人的他对这些事情自然门清。
    这是民间借贷机构啊,而且还是官商勾结,利用职权收取捐输,年息两成还不算太狠,虽然从主观上讲是谋取私利,客观上还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饥荒死更多的人。
    从陈茂江的介绍来看,两人对这位何知县并不是很感冒,胡书达不排斥贪婪,只要不触及兰芳的底线和原则,贪点无所谓,只要他自己能够摆平官场的事情,不被朝廷和上司查办就行。
    “见见吧,杨连长放行。”
    胡书达作为兰芳的部级领导,出行时肯定是要有警卫的,何况他还是六十个国务委员之一,国防军怎么样部署武装保卫都不为过。
    虽然胡书达自身的战斗力很强悍,也随身带有92式5.8毫米手枪,另备有两个弹夹,但警卫条理不允许他的警卫力量不足,在上海,他身边随时都有一个班的警卫随行。
    大清地区远没有兰芳本土安全,这次外出,是上海与外省交界的地方,胡书达的警卫就自然加强了,派了一个侦察连充当警卫,连lcvp登陆艇都用了八艘。
    国防军战士将何恩烰的随员全部挡在外面,只带着何恩烰一个人进入警卫圈,这是何恩烰第一次见到这种阵势,心里有点打怵,见到莫祥芝之后立即拱手打招呼,才在莫祥芝的介绍下向胡书达问好。
    “何知县信息倒是很灵通啊,我们到干窑镇还没多少时间,你这位父母大人这么快就过来了。”胡书达打量着何恩烰随口回应。
    “拖兰芳的福,嘉善的砖窑作坊重现生机,一直想找机会登门拜访感谢,只是担心会打扰到贵客,才未能成行。故,只能对干窑和上海多点关注,尽量为兰芳需要的砖石服务。今天,胡大人来嘉善,是嘉善的福分,作为知县若视而不见,就是失礼。”何恩烰脸色很不自然,但该说的客气话还是要说的。
    “何知县有心了,嘉善干窑的砖窑发展的不错,规模在大清应该也能排上号,但在考察中,我发现砖窑生产的技术极为落后,产能很小。宝山特区正在大力开发,砖石的需求量很大,恐怕嘉善很难满足特区的需要。”
    对于利字当头的人,胡书达不想转弯抹角,单刀直入将自己看到的和忧虑的和盘托出,看看这位知县如何反应。
    面对胡书达,何恩烰不知道自己改如何自称,线管到基层视察可以自称“本官”、“本县”,对上级自称“卑职”,可胡书达虽然职务很高(早就了解清楚),可不是自己的上司,身份和那些洋人一样,但有洋人不同,同文同种的洋人,该如何自称?
    他很是头疼。
    对于胡书达谈到的问题,也不是一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何恩烰索性避而不谈:“胡大人,这些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还请胡大人和莫县先随何某返回县城,我们可以坐下来详谈,找出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来。”
    胡书达和莫祥芝用眼神交换了一下意见,莫祥芝觉得何恩烰这么处理很合适,自己在何恩烰位置上也会如此处理,并不出格,所以并不反对。
    “好,那就打扰何大人了,还请何知县带路,我等人员众多,只当随后赶上。”胡书达答应了何恩烰的提议。
    在嘉善县衙,胡书达让陈茂江和莫祥芝代替自己开口和何恩烰谈,谈收购砖窑厂和干窑镇砖窑厂周边土地的事情,涉及范围几乎涵盖了整个干窑镇,谈判进行得很是激烈,这时,双方几乎都没有去考虑那些窑主会不会答应。
    1清代光绪《嘉善县志》记载道:“砖瓦出千窑镇,近时洪家滩、清凉庵、界泾港均有。”洪家滩、清凉庵、界泾港即为现时的嘉善县洪溪镇、姚庄镇清凉集镇、丁梅镇界泾村。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逆命相师 弈剑书 盗墓:我拆了格尔木疗养院 神魂丹帝 [星穹铁道]星际和平公司入职指南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华娱:从让子弹飞开始 千面之龙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逆天宰道 天榜 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仙人消失之后 带着农场混异界 影视世界的逍遥人生 武圣! 文豪1978 指挥钢铁洪流不如攻略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