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王子息故作不知:“大人怎么拿这事问我?”
李知行心中嘲讽,表面故作温和:“王世弟,县衙内有一本账册,记录了当年韩县令在时,县衙向王家采买大米三万石。虽然是下等劣米,多数发霉,但还是给了每石一两的价格。这件事王世弟没有忘吧?”
王子息凛然,他脸色发红,浑身陡然一场大汗。
“想必大人是人证物证俱全,才向我坦白。”他苦笑道。
没想到处理王一扬的案情,又引出霉米之事,王子息暗叫倒霉。
但他对眼前的李县令刮目相看。
李知行真有本事,不是满腹经纶的书呆子,竟然上任一个月,就在白石县和王家争权。王家在白石县世代经营,早已包揽生产制造的全行业,族中也有人在朝廷为官,只是已经告老还乡罢了。
要对付一个走马上任的光杆县令,还不是信手拈来?
没想到李知行与他们斗智斗勇,做到今天这一步!
真乃皇帝钦点的两榜进士,当朝礼部尚书的弟子,叫人不敢轻视。
现如今,他公然判王一扬绞刑,又当面责问自己霉米之事。
王子息回过神来,试探问道:“李大人,请问王一扬的案子和霉米有什么关联?”
李知行拿出设计好的方案:“王世弟,衙门里实在缺少钱粮,如果王家可以将仓库里的霉米换成新米,那么王一扬耳聋之事也就罢了。”
李知行并不是非要取走王一扬的性命,与王家结下死仇。
老人与二娘一家拿了三百两银子,够他们十年的开销。
李知行担心的是衙门仓库里的霉米,一来关系到自己的前途政绩,二来关系到天下民生。
万一任期内出现灾情,开仓放粮之时,发现仓库里都是霉米。自己被毁谤的同时,也不知会吃死多少灾民。
每一条鲜活的生命,背后都是幸福的家庭。
李知行通过科举致仕,饱读圣贤书。他两世为官,为的是大周朝的江山,大周朝的子民。
而非个人的争权夺利、钩心斗角。
王子息也沉默了,似乎体会到了李知行内心的丘壑,再开口时,声音里不由有些敬意:“就依李大人所言,区区米粮,我王家还是换得起的。”
李知行大为高兴,笑道:“王世弟真是聪明人。王一扬之事,暂时揭过,委屈他在狱里多住两天。”
王子息拱手:“子息明白。大人万世之恩,子息铭感五内。”
两人拜别。
王一扬下狱后,衙门内议论纷纷。
“李大人竟然将王一扬判处绞刑,看来是要和王家开战了。”
“你觉得李大人胜算几何?”
“想起三年前韩知县刚上任时,也那么意气风发,后来都是一把辛酸泪。”
书吏们交头接耳,揣摩局面。
县丞范宁阳也急匆匆找到李知行:“大人,万万不可将王一扬处斩。”
李知行解决了霉米之事,心情愉快,与他玩笑:“有何不可?”
范宁阳怔怔地看着他,好像在看一位独闯天涯的末路英雄:“王家有的是钱,可以请大量讼师,与你就这件事打官司,向上峰知府告你、向巡抚衙门告你、甚至进京告你。”
“王家家老王鹏煊,从前在京中为官至刑部左侍郎,手眼通天。虽然已经告老还乡,但是依旧呼朋唤友,在朝中有大量人脉。你绞杀了他的子侄,他岂会与你甘休?”
“到时候他上疏参你一本,甚至都不用打赢官司,只要将你卷得恶名缠身,你便前途无望了。”
范宁阳还在嘟囔,李知行暗中凛然。
范宁阳所说,确是实情。这段日子两人相处有了感情,他也不愿意看自己兵败如山倒。
但是李知行另有打算。
范宁阳还在劝说李知行与王家善了时,外边王家送粮的车队已经到了。
车队由几十辆马车组成,每辆车都由健壮的马匹牵引,马车上堆满了装有粮食的麻袋。
衙役们问清了车队的来路,都惊得不可思议。
李知行连忙出面,允许车队入内。行到仓库处,新任仓大使连忙跪迎。
听说要将好米运进县衙仓库,将霉米运到王家车队上,仓大使露出了不敢相信的表情。
“王家...王家竟然会如此!”
他联想起王一扬下狱的事件,不由震惊:“王家低头了!”
李知行吩咐他办理运米事宜。仓大使一边工作,一边如梦似幻地想着心事,不由被路上的石子绊倒,摔了一大跤。
“大人,大人折服了王家!他竟办成了上任韩县令三年都没有办到的事!”
仓大使看李知行的目光中,充满了敬佩和向往。
粮队的气势轰动,衙门上下全被惊动,书吏们工作之余,纷纷探头查看。
得知是李知行逼迫王家换粮以后,大家面面相觑。
“王家竟然会讨好县令!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从前韩县令根本不管事,都是王子息一个人说了算,现在王子息愿意换米,说明李大人本领高强!”
“李大人是皇帝钦点的两榜进士,礼部尚书的弟子,前途无量。”
“跟着他好好干,我们也都鸡犬升天!”
李知行听着书吏们的议论声,心里似有所感。
前世王子息压着李知行打,衙门里都是关于他贪污受贿、浪荡好色的传闻,什么时候被书吏们尊重过?
但凡他指挥工作,书吏们都拖延敷衍,只有王子息和范宁阳发话,才会认真干活。
今世,他暂时力压王家一头,竟然会有人想跟随自己?
李知行恍然间明白,这就是聚众,就是人气了。
人气旺盛,一呼百应;人气淡薄,门庭凋零。
他再次想起前世仇人齐德纯。
齐德纯现在正在京中,担任吏部尚书。
出身吏部的他,深谙人气聚众之道,虽然背后贪污百万,但人前霁月光风。
最终成为清流之尊,百官之首,力压张孝贤,顺理成章地成为大周丞相。
这便是自己今生欲手刃的仇人。
晚霞盈天,整个衙门古朴的建筑映上了淡淡的光彩。李知行看着欢呼雀跃的书吏们,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希望和光辉。
复仇之路虽长,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