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冯异也将全军投入战场双方大战一日直到太阳偏西。
就在这个时候,冯异的伏兵突然杀出与赤眉军装扮完全相同的他们,让赤眉军陷入了无法分辨敌我的混乱之中。
军心大乱之下,赤眉不怕正面刀斧,只怕背后黑枪。
赤眉大军瞬间瓦解疯狂地向东方逃窜。
冯异聚集全军展开追击直追到崤底,再次大破赤眉残众,一口气迫降了八万余名赤眉军士兵。
赤眉军在崤底失败后余众十余万向东逃往宜阳。
然而在那里刘秀已经亲率大军严阵以待。
面对东汉军队的强大压力,赤眉军终于再无抵抗之力。
二月十九日,赤眉帝刘盆子,以及宰相以下三十余人露出臂膀走到东汉军营献出了传国玉玺。
至此,闹腾了八年,横跨中华从东到西,又从西到东的赤眉大乱终于画上了句号。
在成功平定赤眉之乱后,冯异率领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般进入关中地区。
此时的关中,早已被延岑布置得如铁桶般,各个要害之地均有其部下把守。
然而,这些所谓的“堂口”,在冯异的铁蹄下,如同纸糊的堡垒,一一被攻破。
延岑,这个曾经在关中一手遮天的霸主,
此刻却如丧家之犬,联合张邯、任良等人试图反击冯异,却被冯异狠狠地击败。
在这场被后世称为“西北狼王之战”的较量中,冯异以更勇猛、更智慧的战术成为了关中的新霸主。
而那些曾经依附于延岑的地方势力,也纷纷转而向冯异投降。
延岑众叛亲离,再无立足之地。
冯异不留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派遣邓晔、于匡等人继续追击。
延岑再次大败,部将苏臣等八千余人投降。
延岑只得狼狈逃出武关,逃向了南阳郡。
然而,他的故事并未结束,他将在刘秀的统一之路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直到最后一刻。
当延岑被扫出关中之时,关中的物价已经飞涨,一斤黄金只能换取五升豆子。
兵灾大乱之下,道路断绝,关东的粮食难以运抵关中。
冯异的军队甚至需要靠野菜野果来充饥。
面对如此困境,刘秀紧急下诏,派遣赵匡上任右扶风,协助冯异修复关中的物流线,火速运送物资支援关中灾区。
在赶走延岑后,冯异并没有急于行动。
他深知,稳定关中需要的是策略和耐心。
他在等待,等待关东的物资源源不断地充实关中。
当物资充足后,冯异开始了一系列堪称教科书式的维稳手段。
他首先摆出政策,限定时限接受招安,以安抚人心。
其次,逐步打击、诛杀那些不听号令的地方匪帮与豪族,同时奖赏那些归降、有功、投靠的地方豪族。
还鼓励合作的豪族们带领关中百姓开始生产,对弱小势力提供恢复生产的粮食和帮助。
最后,他把那些非豪族的土匪老大们快递到洛阳,将他们的手下打散、发还家乡去做回正经百姓。
这一系列手段的实施,使得关中地区逐渐恢复了稳定与繁荣。
在乱世之中恢复秩序与稳定流民,确实需要精心策划与坚决执行。
首先,必须对那些曾经领导叛乱或匪帮的首领实施“斩首行动”。
流民在本质上大多是朴实的百姓,他们之所以成为流民,往往是因为受到了某些人的煽动和引导。
因此,通过消除或隔离这些不良影响,可以逐渐唤醒他们本性中的善良。
同时,由于流民军通常缺乏严密的组织结构,他们高度依赖顶层的权力架构。
因此,“斩首行动”不仅能削弱匪帮的领导力,还能使其团伙陷入混乱,从而便于后续的治理工作。
然而,新的首领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因此需要持续关注和应对。
其次,在“斩首行动”之后,必须迅速为流民军和灾民找到出路。
这意味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和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地从事农业生产。
为了实现这一点,当地的军事势力必须强大到足以保证政策的稳定实施。
只有当流民和灾民们看到希望,并确信自己能够通过劳动改善生活时,他们才会真正安定下来。
最后,为了支持流民们重新开始农业生产,必须提供必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
这包括粮种、农具以及至少能够维持一个生产周期的口粮。
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撑灾区的重建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冯异在关中到洛阳的物流线路畅通之后才开始着手维稳关中的原因。
没有钱粮作为支撑,任何救援或稳定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
如果流民和灾民在短时间内无法看到生活的改善,他们很可能会再次选择啸聚山林,继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期间有些批评者,过于片面地看待刘秀在洛阳的不作为。
实际上,稳定后方、筹集物资并非易事,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刘秀并非坐视不理,而是在积极筹备救援之本,等待合适的时机。
扶贫工作同样需要谨慎行事,时机不成熟时贸然行动,很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甚至加剧社会的动。
没有足够的物资支持,任何维稳措施都只是空谈。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需要精心的策划和坚定的执行。
冯异在关中的维稳工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通过又打又拉又吓唬的策略成功地威震了关中地区并恢复了这片千里秦川的宁静。
自王莽乱国以来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关中百姓们终于能够松一口气了。
这也标志着洛阳和长安这两个重要的政治符号已经全部被刘秀收入囊中。
在掌握了两京——洛阳与长安之后,
刘秀在两者之间做出了重要的选择,决定以洛阳作为东汉的国都。
尽管从某些方面来看,洛阳相比关中似乎存在更多的挑战。
洛阳其腹地相对较小,回旋余地有限,且防守起来较为艰难。
相比之下,关中则被誉为“大元宝”。
不仅地势险要,而且三面环山,无强敌威胁,自古以来就有“据三面而守,独以一面制诸侯”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