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9章 新作《投名状》如何?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张有为站在酒店大堂,目光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却已飘向了远方。
    刚送别了严诗文,那份未完成的情歌承诺,如同一块轻石,压在他的心头。
    张有为已经从杨笠雪那里,要到了严诗文的手机号码。
    等写好了,再给她吧。
    反正也没说什么时候写给她。
    而隔天,杨笠雪也要踏上归途。
    她的理由简单却坚决,家里的事务如同紧箍咒,让她不得不先行一步。
    张有为本想让杨笠雪和他同一起回去的,也只能无奈作罢。
    他这次京都之行,原本计划就挺长的,长城还没爬,故宫还没逛,升旗仪式也还没去。
    杨笠雪的笑靥在他脑海中浮现,随之而来的是她那不轻不重的“要求”——两首歌,外加一笔意外的转账。
    杨笠雪给他转了十万块钱。
    这不仅仅是分贝网的分成,还有上这次晋级的奖励吧...
    不过,已经算不清了,又得多写两首歌给杨笠雪参加比赛用。
    这两首歌,对他而言,远比撰写数篇稿子来得艰难。
    毕竟他也不是很爱听歌,能想到这几首歌就不容易了。
    谁没事背歌词啊,不都是唱熟了才知道。
    加上杨笠雪这次的转账,手里握着30多万的存款。
    在2006年,30多万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尤其是每月还能从《风声》和《倾心》收获高额稿费,除去税收,仍有近1万的收入进账。
    再加上偶尔的杂诗创作和《华夏文学》虽不高但稳定的稿费。
    已经可以和文具店的月收入相媲美了。
    他们家现在的的生活,可谓是小康有余。
    可能也是内心的欲望还是膨胀,张有为发现能改变的事情也变多了。
    安于现状的话,人生也就望到了头。
    每天写写稿子,收收稿费。
    一个月也有1万多,倒是安逸。
    可这心气没了,生活就会像死水一样。
    手中的蟹黄拌面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张有为夹起一筷子,大口品尝。
    五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即便是接近尾声,也依旧保持着它应有的水准。
    张有为三两口便将面条送入口中,心中却不禁感慨,这样的日子,终究只是短暂的奢侈。
    家里的饭菜虽不缺肉,但哪里能与这里的精致相提并论?
    那就继续奋斗,让家人也越过越好。
    时间悄然滑过,吃的也差不多了。
    张有为抹了抹嘴角,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行程。
    来京都已三日,他深知《倾心》杂志那边定是焦急等待着他的消息。于是,他招手拦下一辆出租车,直奔《倾心》杂志的办公楼而去。
    车停稳,张有为推门而出,步入那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大楼。
    前台,那个总是带着甜美笑容的小姑娘映入眼帘。
    “你好,还要登记吗?”张有为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熟稔,几分轻松。
    “嗯,要的。”前台小姑娘不慌不忙,整理着手中的资料说道。
    小姑娘闻言,突然抬头,眼眸中闪过一丝惊喜。
    “啊,是坐井观天老师!”她的声音里夹杂着难以置信的兴奋。
    张有为微微一笑,伸出手,“拿笔给我,我要签个到。”
    他接过前台递来的笔,笑道:“你们刘总编在吧?”
    前台小姑娘脸颊微红,又忍不住问:“刘总编在办公室,需要我帮你通知一下吗?”
    张有为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不用了,我自己过去就好。谢谢!”
    说完,张有为迈开步伐,穿过前台,向刘总编的办公室走去。
    “坐井观天刚刚和我说谢谢,耶!”前台小姑娘有些欣喜的小声说道。
    《倾心》杂志的办公室内,灯光柔和,氛围宁静。
    编辑们或低头沉思,或敲击键盘,都在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张有为轻轻敲响了胡伟峰办公室的门,声音在静谧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
    “请进。”
    一个温和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推开门,当胡伟峰看到站在门口的张有为时,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他快步上前,热情地握住张有为的手,“张作,来我们公司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害得我都没能好好准备迎接你。”
    张有为哈哈一笑,“哈哈,这不是咱们已经熟悉了嘛,我知道路,自己找来就行了。”
    “张作没去逛逛京都的风景吗?”胡伟峰关切地问道。
    他知道,张有为这次来京都,除了交流,应该也想好好领略一下这座古都的魅力。
    张有为摇了摇头,笑道:“这次来主要是给你们送稿件的,我可没闲着,在酒店里给你们精修好了新作。”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U盘,轻轻地放在桌上。
    胡伟峰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拿起U盘。
    然后抬头看向张有为,“张作辛苦了,这么远跑过来,还给我们带来了新作。
    不过我这办公室有点小,咱们还是去刘总编那吧,他看了你的新作一定会很高兴的。”
    张有为点了点头,跟着胡伟峰来到了刘楚雄的办公室。
    当刘楚雄看到张有为和胡伟峰一起走进来时,他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热情地招呼让他们坐下。
    胡伟峰将U盘递给了刘楚雄,介绍了其中装有张有为的新作。
    刘楚雄那是开心不已。
    下个月的杂志,就有好的作品。
    延续这夸张的销售量就不说了。
    要是能稳定住销售量和《风声》这样,就算是打赢这场战斗了。
    刘楚雄接过U盘,插入电脑,双击打开了名为《投名状》的文件。
    随着屏幕的滚动,他的眼神逐渐变得凝重而专注。
    他一字一句地阅读着,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将他深深吸引。
    刘楚雄那刚刚泡好的茶水喝了又喝,直到茶水都失去了味道。
    读完之后,刘楚雄抬头看向张有为,眼中满是赞赏与惊喜。
    “张作,你这篇《投名状》真是太棒了!”他的话语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激动,“无论是那错综复杂的情节设计,还是鲜活立体的人物塑造,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你的文笔,就像经过岁月磨砺的宝剑,越来越成熟,情感表达也更加细腻入微。这篇稿子,无疑是我们《倾心》杂志的又一力作,定会在文坛上掀起一番波澜!”
    胡伟峰坐在一旁,虽然还未亲自阅读《投名状》,但见刘楚雄给出了如此高的评价,心中不禁也涌起一股期待。
    他好奇地看向张有为,眼神中充满了询问。
    张有为微笑着看向刘楚雄,知道刘楚雄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认可,这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鼓励。
    “谢谢你的肯定,刘总编。我会继续努力的,争取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见两人交谈得如此投机,胡伟峰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开口说道。
    “张作,让我也看看这篇《投名状》?刘总编都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我实在是迫不及待想要一睹为快了。”
    刘楚雄笑着点了点头,起身走到了沙发旁。
    “去看吧。”
    刘楚雄把位置让给了胡伟峰。
    胡伟峰立马笑着起身:“感谢总编。”
    胡伟峰立马来到了刘楚雄的位置上,开始研读《投名状》。
    随着屏幕的滚动,他的眼神逐渐变得专注而深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办公室内只剩下胡伟峰偶尔滚动鼠标的声音。
    刘楚雄和张有为都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反应。
    终于,胡伟峰看完了全文,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张作,你这篇《投名状》真是太精彩了!”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赞叹,“情节紧凑,悬念迭起,让人欲罢不能。而且,你对人物的刻画简直入木三分,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有血有肉,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这篇稿子,绝对有资格成为我们《倾心》杂志的封面文章!”
    听到胡伟峰的评价,张有为心中更加踏实了。
    看来选择《投名状》是选对了,这稿子估计又能大火。
    不过话不能说太早,还是要等市场检验。
    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两位编辑的认可,这是对他最大的鼓舞。
    等胡伟峰泡好茶,坐回了沙发。
    张有为也端起茶杯,喝了口,依然如此的苦涩...
    他看向刘楚雄和胡伟峰,微笑着说道:“谢谢你们的肯定和支持。这篇《投名状》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希望它能够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刘楚雄点了点头,赞同地说道。
    “张作,你的作品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氛围,能够让人沉浸其中。这篇《投名状》也不例外,真是人心难测啊。”
    刘楚雄接着话锋一转,开始讨论起《投名状》。
    “我们总抱怨人心险恶,竟然那么多变而残忍。
    张作的《投名状》中庞青云杀害了赵二虎,赵二虎死前竟还念念不忘庞的安危。
    是庞青云变了?其实只是赵二虎,姜午阳等人一直不懂而已。
    庞青云从死人堆里爬出,口中念念兄弟们都死光了,似乎悲怆到了极点。
    但试想,什么样的人会在战场上看到兄弟们一个个的死去,自己却选择了装死而活了下来。
    那一千六百个弟兄,其实也只是庞青云实现心中野心的工具而已。
    他是一个为了野心而活着的人,弟兄们死了,他的野心无法实现了,他也好似死掉一般。
    后来劫军粮时连连救下姜午阳和赵二虎,他只是在赌,他一直在山上面观战,只是当看到姜午阳赵二虎眼见都要遇险时,他想通了,此二人是他的一个机会,没有他们,他都没有饭吃,他们是可以作为像那一千六百个弟兄一样的“兄弟”,是他未来的工具。
    他喜欢莲生,却发现她是赵二虎的女人,为了自己的野心,他忍住了,当自己野心已经不需要赵二虎的时候,他终于爆发了。
    舒城一战,庞奋勇杀敌,也是在赌,赌一个机会,他只是一个好似死掉的人,一个有野心的人,无法实现自己的野心是莫大的痛苦和悲哀。
    他拿了自己的命去赌,赌赢了,便离他想要的世界多近了一步,赌输了,只当是自己又死了一回。
    之后的无数次战役,他无不是在赌,不惜赌本的下注,他只当自己是个死人而已。
    甚至到了面圣的一步,他也在赌,不是每个人都有胆量提出自己的请求,免税三年,殿里的朝廷大员都在发抖,他自己何尝不是胆颤心惊。
    不过因为兄弟们的血,敌人的血,老百姓的血和他自己的搏命,他都赌赢了,突然发现他的野心并不是那么的黑暗,在他在任命仪式上走向自己梦寐以求的位置的时候,我想他终于觉得自己的野心实现了,在付出了这许多他认为值得付出的代价之后,他终于觉得自己可以做自己一直想要达成的事情了。
    我觉得他是真的一心为一方穷人的安宁,想做到一些事情,只是其他人并不懂他而已,而他也没有弄懂别人。
    他以为的朝廷是他今后的“兄弟”,只是,他不懂朝廷,更不懂那些官员们。
    赵二虎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条汉子,他只看中一个义字。
    不为利,不为己,他只为一个义。
    庞青云救了他的命,结拜了兄弟,就永远是他的大哥。
    魁字营小头目打了他两鞭子,杀了村子里的老人,时过多年,他硬是打了回来。
    对何魁离间的企图时发出的怪异的笑声,在自己中箭身亡之时对自己无法“救下大哥”的愧疚,无不表现了赵赵二虎的忠肝义胆。
    只可惜,他只知道兄弟情分,其他的一概不知。
    他舍命救出了童年的青梅竹马,却不知这个女人已经不是莲生了,她学了琴棋书画,心变了,她要做大户人家的小妾了,却被抢回来做回了穷人,还是土匪的女人,赵二虎以为是救了她,其实他已经不懂了。
    为义生,为义死,被义蒙住了眼睛。
    赵二虎之悲,恰恰让人凄凉,天大地大,没有兄弟情大,只是他不懂,这猜不透的人心,他真的不懂而已。
    姜姜午阳没有什么思想,也没有什么文化,却是个信理的人。
    他是彻头彻底信理的人,这道理有他自己悟的,也有别人讲给他听的,只要是这道理在他那里说的通,觉得对,那便是理,他信这个。
    擒贼先擒王这个理,他学的最快,记的最清,用的最好、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大哥是对的,他下令放箭屠城,他阻止赵二虎回家,因为他相信大哥是对的,他自己想过了,也认为是对的,他认了这个理。
    她发现,大哥和二嫂的事情,他也认了一个理,这是不对的,只是还没想通,就发现赵二虎被大哥杀死了。
    于是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有理的出口,反乱兄弟者,必杀之。
    整篇文章到最后,刺杀庞清云,反害兄弟者,必杀之。
    姜姜午阳认理,他的心里只有对的错的,其他的没有。
    他也简单,也复杂。
    简单的是,他认为是对的,他做起来毫不含糊,认为庞青云的战术是对的,他第一个站起来冲锋陷阵。
    复杂的是,其实太多的时候,他真的弄不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最后的文字里他的痛苦,完全来自于是非的纠缠,原来认为是对的,结果却是错误的,这对一个认理的人,太残酷了。
    莲生,剧中唯一有名有姓的女性角色,却成为了风口浪尖。
    她觉得赵二虎是个好人,但是庞青云却更懂他的心思。
    她觉得自己是个大家闺秀了,只是终究发现自己永远逃离不了“匪窝”。
    她被认为是兄弟二人反目的原因,但是她自己却真的只想好好的活下去,过好日子。
    但是什么是好日子,她还没有弄懂,红帐子其实并不是她的好日子。
    如果说其他三人的悲哀仅仅是不懂别人,莲生之悲哀是她不但不懂别人,甚至也没弄懂自己。
    这短篇其实蛮压抑,每个人都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却都纠缠了太多的不懂。
    他们都曾经认为这世界是那么的简单,庞以为只要有了朝廷的认可和地位便可以造福一方,为了这一目的可以不惜一切。
    赵二虎以为只要有了兄弟的情谊,就不再有天不再有地。
    姜午阳以为只要是对的事情,做了就是对的,就是理。
    不过,庞青云没有弄懂这个世界,赵二虎没有明白这个世界,姜午阳也无法判断这个世界。
    庞青云最依仗的朝廷害死了他,赵二虎最信仰的结义兄弟害了他,姜午阳还在做着他认为对的事情,只是永远也理不顺这千丝万缕。”
    “啪!啪!啪!”
    清脆的掌声打破了室内的宁静,刘楚雄话音刚落,张有为便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脸上洋溢着对刘楚雄细致入微分析的赞赏。
    分析的确实很到位,每个人物的都说的如此细微,却是看的很深入。
    紧接着,胡伟峰也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加入了鼓掌的行列,显然对刘楚雄的见解深表赞同。
    “刘总编,你这看得还真仔细啊。”张有为笑道,眼神中透露出对刘楚雄专业能力的钦佩。
    刘楚雄摆摆手,谦逊地说:“哪里哪里,是张作你把人物写得这么好,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你不写长篇小说,还真是有些可惜了。”
    张有为闻言愣了一下,心中暗想:“我其实正在写长篇,而且在网络上还挺有名。难道这些编辑都不看《华夏文学》吗?”
    不过,他很快便恢复了常态,微笑着回应道:“刘总编过誉了,我其实一直在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长篇小说也在我的计划之内。”
    这时,胡伟峰突然开口问道:“张作,你这篇小说是不是根据清朝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改编的?”
    张有为闻言一愣,随即点了点头,赞赏地看着胡伟峰:“没想到被胡主编一眼就看出来了,确实如此。我深受刺马案的启发,觉得这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悬念,非常适合改编成小说。”
    胡伟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张作,你的小说总有一种特别的氛围,让人沉浸其中。这次以刺马案为背景,更是增添了几分社会环境的影响,不管什么人,也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我相信,这篇小说一定会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张有为笑着点了点头,希望如此。
    胡伟峰沉思了一下,便是开始说道:“我觉得这部作品写的非常好,比《梁祝》还好。但是在杂志上发布,真不一定能看的懂,购买力还是高中的学生,如果是个简单的情爱故事,他们新奇下还好。但是《投名状》需要真的懂历史,有阅历的人才能看到懂。”
    “小说中,我研究了张作《投名状》的情节和对白,我认为庞青云是清廷高层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这也是关于改编刺马案来讲,终究是碰触到上层利益了。
    就是《投名状》中那几个大人的对话,大家一起相互制衡,那没事。
    但是有一方更强大的了,这个时候即使同坐一条船,也难保有意外发生。
    关于庞青云为什么会被杀,我的看法是小说的一句话。
    “朝廷怎么会信任一个外人?”
    我第一次看完这个小说,也是这个看法。
    朝廷想要除去一个官员手段很多,暗杀自己的官员实在有点上不了台面。
    庞青云这样的官员,有理想有能力,对国家忠心,甚至主动裁军,连自己的左膀右臂赵二虎都杀了,朝廷难道还怕他造反不成?
    如果他真的“在朝廷不属任何派系”,当位者再糊涂也应该喜欢这样的官员,难道当位者的不是最恨自己手下拉帮结派的么?
    庞青云是有派系的。
    而《投名状》里几乎总是同时出现的三个老头子之间,存在严重的政治斗争。
    三个老头子,狄大人、陈大人、姜大人。
    这三个老头子每次同时出场,其座位顺序必然是狄大人在中间,从小说叙述中,右边是陈大人,左边是姜大人。
    座次告诉我们,狄大人在三人中地位最高,而陈大人的“军机处排名”,要高于姜大人。
    然而历史一再证明,排名高的人不等于实力也强。
    姜大人的实力就远远高于陈大人。
    何魁的魁字营正是姜大人的嫡系部队。
    庞青云劝土匪们去投军时说:“魁字营嚣张,势大力强。我们这点儿人,他们根本看不上。倒是军机处的陈公,正缺人手。他的绿营兵常被魁字营欺负,一直想壮大势力,如果我们投他,那正是雪中送炭。”
    这段话似乎同时暗示,姜大人手下的魁字营有可能是八旗兵,有可能陈大人是有地位没实力的汉臣,而姜大人是表面地位略低,实则掌握实权的满臣,但证据不足,不好多说。
    陈大人的实力有多惨呢?
    他的嫡系陆大山跟庞青云说:“我不赌。这一千五百兵,是陈公的家底。打没了,陈公在朝廷说话就没底气。”
    才1500人的家底,把这点人给庞青云用,又出不起军饷。
    庞青云苏州围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宁可去找何魁借粮也想不起来陈大人。
    可见陈公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确是够惨啊。
    难怪姜大人不服这样的人排名在自己之上,要打击他。
    这样一来我们就完全理解陈大人对庞青云的全力支持。
    先是1500人倾囊而出,等庞青云舒城取胜,索性把自己的心腹陆大山直接给庞指挥。
    言下之意,以后你庞青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取代了陆大山。
    陈大人太需要庞青云这样的人,来壮大自己的力量了。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庞青云自己认为自己不属任何派系,其他所有人也会一致认为庞青云是陈大人的人。
    政治斗争一旦到了高层,一般都不直接翻脸,而是打击对手的羽翼。
    所以打陈就要打庞。
    在陈姜斗争中,地位更高的狄大人本来是取中立态度。
    小说中舒城取胜之后,陈大人,狄大人立即给庞青云增加五个营。
    这时候姜大人突然让何魁负责接防,陈大人先是惊讶,然后有点不满,又有点无可奈何。
    这时候姜说:“狄大人,陈大人,不会有意见吧?”。
    先狄后陈,进一步点出三个人之间的地位关系。
    按理说何魁接防这种安排应该在幕后博弈,但短篇小说的特点,必须把所有剧情冲突,放在一个时间地点表现。
    可庞青云要速战速决。
    就连原本应该代表清廷利益,看庞青云能打,给他五个营的狄大人都不太满意。
    战争结束了,老头子们怎么在太后那里邀功请赏?
    这就好比参加职业足球联赛,每个队都希望自己拿冠军,但是如果跑的太快,联赛过早进入垃圾时间,又损害联盟的整体利益。
    但三个老头子的态度也不一样。
    陈大人原本在这场战争中是捞不到什么好处的,现在有个庞青云,他还能得点分。
    姜大人显然坚决反对庞青云速战。
    而狄大人要考虑“联盟“整体利益,也反对速战,觉得庞青云太不上路,但不至于特别恨庞。
    三个人的心态,在陈姜下围棋的那一场戏表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庞青云来说,为了国家百姓利益,也为了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垄断,他必须速战。
    等到庞青云真把金陵打下来了,姜大怒,跟何魁说:“打金陵你给他粮,进了金陵,你成要饭的了。”
    何魁这时候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方案:“只要我们把赵二虎给拉过来,江苏巡抚他肯定做不长。”
    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二虎对庞青云是多么重要。
    如果庞青云是一个土匪,或者是一个旧式军阀,他绝对不应该杀赵二虎。
    可惜这个片里的庞青云,就好像一个受过最好的教育的现代人一样,他没有山头主义,不但认为国家利益至上,甚至还玩儿点爱情。
    陪同庞青云上朝,见当位者的正是他的“保护人“陈大人,可见庞青云是陈大人的人,连当位者都知道。
    对庞青云这样的青年才俊,同样很年轻,需要在大臣中培养“自己人”的当位者是要拉拢的,所以李莲英才说:“太后说,你还年轻,君臣相伴会长久。”
    然而这时候完全不懂政治的庞青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他居然要求“免除苏州辖区三年税赋,修生养民”。
    苏州辖区历来都是纳税大户,现在好不容易夺回来百废待兴,朝廷正需要这笔钱呢,你说免就免?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错误。
    庞的最大错误是作为下级,不应该代表百姓给上级提要求。
    试想如果当位者准奏,那么苏州老百姓必然说这是庞青云的功劳。
    如果当位者不准,百姓也会说庞是好官,当位者是坏人。
    当位者不管怎么做都当不了好人。
    钱让领导出,好人你做,有这么做下级的么?
    这个道理本来是官场常识,满朝文武听见之后都愕然,只有庞不懂。
    当位者权衡利弊,片刻之后准了奏。
    但此时当位者心中,庞青云已经成了“外人”。
    狄大人和陈大人代表组织和庞青云谈话这一幕,非常有意思。
    狄大人先夸:“苏州杀人,金陵活人,庞大人是君子豹变,果然是辅国良臣啊。”
    陈马上说:“那是因为庞大人和朝廷不属任何派系,才得太后的垂青。”
    这句话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
    首先陈大人向上级狄大人说官话,说庞不是我的派系,当然,官话中朝廷上不应该有派系。
    其次陈也是说给庞听,有点抱怨庞遇事从来不跟自己商量,确实不像个自己人。
    这时候狄大人的话:“金陵是给了你,可姜大人气得是卧病南方。何魁又蠢蠢欲动。你镇得住吗?”
    有点让庞青云表态的意思。
    现在姜大人不在这里,你愿不愿意做我们俩的人?
    但这是一个只有不到一秒的机会,因为狄大人早就料到庞青云不会入伙。
    同时这句话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
    姜大人已经去南方,准备对庞青云下手了。
    庞青云不接这个话茬,狄大人马上说:“庞大人,我翻了翻黄历,四月初八午时上任,利民利国利己,大吉。”
    这时候,小说中陈大人的脸色异动!
    说明陈大人意识到,狄大人已经决心,默认姜大人对庞青云在那个时候下手了。
    于是陈大人给了庞青云最后的暗示:“要想有所作为,庞大人,你得好好活着,好好活着。”
    我看陈大人这个人还是很有良知的,这句话说的有点书生意气了,当着狄大人的面前说,太过。
    当然还是那个点,短篇小说,必须把该写的,能写的,揉搓在一起。
    庞青云仍然不懂形势的险恶,“我有公务在身,告辞了。”
    他竟离席而去。
    这时候狄大人最后的机会也给了,是时候不痛下杀手!
    “你山字营姓赵啊?”
    在这句话的影响后,庞青云不会再坐视不理。
    赵二虎拒绝背叛庞青云的情况下,庞青云先去除掉了赵二虎。
    符合姜、何两位大人的策略。
    在这一幕中庞青云的形象非常高大,君子不党,完全不屑于这些龌龊斗争。
    试想换一个俗人,可能狄大人一说姜大人何魁蠢蠢欲动,早就跪倒在地请求帮忙了。
    作为一个不懂政治斗争的人,庞青云面对斗争选择的策略是一味的妥协退让。
    狄大人要求杀赵二虎,庞就杀赵二虎。
    只要你们让我实现理想,我什么都听你们的还不行么?
    结果赵死庞亡。
    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姜大人亲自出手组织了对庞的刺杀行动。
    狄大人默认,陈大人没办法。
    姜大人打击陈大人,但陈大人只能吃哑巴亏,何况庞青云对他也不怎么亲近。
    姜大人杀庞青云的一个证据,是姜大人在南方“卧病”,实际却没有病。
    另一个证据是最后一幕三个人在一起喝茶,狄大人说:“一个篱笆得三个桩,姜大人不在,真是不热闹啊。”
    这里的“一个篱笆得三个桩”,其实是说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热闹,少了一个姜大人就不热闹了。
    但这里有一个疑点,就是庞被杀的时候姜大人,到底是在跟另外两人喝茶,还是独自在南方组织刺杀?
    “姜大人不在”这句话,我的猜测是当时姜大人应该在南方。
    总而言之,当所有人都把庞青云看做陈大人嫡系的情况下,庞青云保持“君子不党”的作风,没有投靠任何朝廷大臣。
    自始至终,真正非杀庞青云不可的只有姜大人,他的目的是为了跟比自己排名高的陈大人斗。
    陈大人对庞青云一直是极力拉拢扶持的,总帮他说好话,可能真的把他当自己人。
    本来太后和狄大人在这场斗争中保持中立,但庞青云的不智行为使得这两人改变了中立立场,默认了姜大人组织对庞青云的刺杀。
    如果没有高层的政治斗争,庞根本不必死。
    如果庞在政治斗争中,正确应对哪怕一次,他也不必死。
    单纯从自身利益考虑,他不应该为民请命要求免税,不应该面对拉拢不为所动,更不应该杀赵二虎自断臂膀。
    国家,朝廷,兄弟。
    庞青云像所有我们期待的好官那样,把国家放在了首位,朝廷次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好兄弟。
    而贪官污吏是永远都把兄弟放在首位,国家放在最后的。
    可是庞青云获得了什么下场呢?
    如果你要打击一个大人物,一个好办法是打击他的手下。
    姜大人对陈大人如此,对庞青云也是如此。
    庞想“不党”,但谁相信?
    清朝官场藏污纳垢,根本不配出现庞青云这样的人物。”
    又是鼓掌声,张有为也为之动容。
    没想到胡伟峰分析的也是如此头头是道。
    刘楚雄也极为认可的点了点头。
    不过胡伟峰哀叹了一声。
    “我是学历史的,对这方面有所研究,才分析出来的人物想法,而且短篇小说这样写,也确实很隐晦。
    毕竟里面太多的人物需要塑造,所以才觉得张作的写作手法已经炉火纯青,能这样把背景,人物融合的这么好,很少见。
    就像刘总编说的那样,这作品真的不说很少能在短篇小说里看到。
    就是我当编辑这么多年,也没看到过一篇,能超过《投名状》的书。
    我是很看好这篇小说的,至于销售量话,这东西真的需要市场去验证。
    就像《梁祝》在新浪微博上火了一样,又引发了一波购买潮。
    《投名状》也不是不可以,但我现在不认为普通的学生,或者对历史没有一些了解的人能看懂。”
    张有为也点了点头,称赞道:“胡主编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投名状》可能对销售有一定的印象了,要不我不发这部作品了?”
    “等等!”
    刘楚雄立马说道,生怕张有为收回去。
    “胡主编虽然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倾心》想和《风声》打对台戏,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第一次活动巨大的成功后,就忘乎所以。
    《风声》杂志创办了十来年,才有了如此稳定的销量和成绩,我们不能因为一次的超越,就觉得《倾心》能够永远超越或者压着《风声》一筹,对吧?
    超越《风声》杂志是我们的理想,是我们追赶的目标。不是每次都要畅销,夺冠。作者写的故事,不是每次都能打动到人心,我们编辑的作用,不是让作者选择出成绩的题材,是帮助作者写出更好的作品。
    销量差不一定是故事差,我们也不可能一直是长青树。待会下班前通知所有编辑开个会,不能因为我们《倾心》第一期销售量这么好,就让手底下的编辑,绞尽脑汁的想着改编这类故事,我们编辑是辅助,不能强迫作者做事情,这样只会把作者逼走。”
    刘楚雄喝了茶水,转头看向了张有为。
    “张作,你放心,我们会发表这部作品,依然定在首篇。”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我转投章邯再建大秦,刘邦哭麻了 不要和醋精医生结婚 青仙问道 游戏入侵:我有一万种天赋 入狱十年,谁还见义勇为啊 兼职保镖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暴戾太子穿成小可怜哥儿 小可爱不乖,腹黑总裁强宠生崽 重生就是这个样子的 最强赶海王 刚下山,九个师姐来逼婚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谍战:我成了最大的特务头子 维度乐园,我是召唤系使徒 折青欢 [星穹铁道]星际和平公司入职指南 全职剑修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