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5章 《背叛》发表天涯论坛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张有为心中涌起一股创作的激情,他琢磨着,把《背叛》这部小说也写了。
    虽然字数不算多,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曲折的情节,何不将它也付诸笔端呢?
    而且这书和《遥远的救世主》一样,也改编成了电视剧。
    他暗自思量,既然《华夏文学》要连载《天幕红尘》,不如给《背叛》另寻一个舞台,让它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背叛》将不在《华夏文学》连载,而是直接发布在天涯论坛,这个汇聚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平台上。
    天涯论坛,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空间,这里有着各式各样的读者,他们渴望新鲜、独特的故事,张有为相信,《背叛》在这里定能找到属于它的读者群。
    宋一坤匪气、丁元英霸气、叶子农大气。
    三部小说共同阐述了一个观点,规律如来,不容思量。
    《背叛》当中,宋始终是一种置身局外的局内人,有的是旁观冷静,对复杂局面的精确分析和判断,但是缺的是慧根,最终满盘皆输。
    看到看不到的,想到想不到的,众生折服,觉者微笑,心里那点东西还是没攥住。
    《遥远的救世主》当中,丁始终是一种置身局外的局外人,能够拨云见日,挥洒自如,做到的是觉者由心生律,悟道为明,但还是让女人给上了一课,小丹是道的践行者,用身体践行爱情,用生命践行本真,怎一个不简单了得。
    《天幕红尘》当中,叶始终是一个置身局内的局外人,也点了“红尘”二字的题,在其中,观其象,品其味,对世俗所有的东西都是居高临下的包容,但唯一包不住的还是人性的本来,也正是这一点把他送到了佛祖身边去参悟了。
    三部小说的主人公境界在逐步提升,妄猜这也是作者理解的逐步深刻。应了那句“观山是山,观山非山,观山还是山”。
    三部小说告诉人们一句话:人可胜,道不可胜!是人就有人性,就有好恶,就有缺点。
    置身红尘就别妄谈清高,满嘴一个装字,剩下就一个死了。
    人有三种,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
    觉者苦心,众生也苦心。觉者为理,众生为利,觉者洞悉人性,众生只盯人心。
    觉者是心的救主,众生是觉者的救赎。
    觉者是叶,众生的海,漂在海上的叶逍遥自得,高高在上,但离开众生,那片叶子将死无葬身之地。
    证到此处,那到底什么是究竟,佛说:你问我,我问谁。
    谁是谁,谁是谁的谁,谁问,谁就是谁。
    究竟就是你自己,窄门之内除了你,还能有谁?悟到此处,顿有恍然之感。
    你的脚在你的腿上,怎么走,是看路还是听腿,由心决定。
    见路不走,还得迈腿,能走到哪,还是腿说了算,路也就出来了。顿觉见路不走是一种态度,而不是原则。
    神是人的神,人是神的人,无高无低,无低无高。
    忽有一种感觉:神即道,道非路,路由心生,道乃天成,觉者由道生路,修者以路寻道,道法自然,路法天地。
    这三部小说有相同的精神内核,由模糊到清晰,境界逐渐拔高,实质是在探讨人与人的关系,并尝试寻求解决之道。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人们生活中身不由己,是因为“他人”的目光。
    它肆无忌惮地干预我的选择,使我在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甚至被迫做出我本不希望的选择,从而不能自由自在。
    所谓人的解放与自由,一方面是摆脱自己对自己的限制,由小我而大我,另一方面是摆脱他人对自己的控制,同时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也不控制别人,最终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处,各自自由自在。
    《背叛》的开篇,宋一坤对方子云有个评价:入佛门六根不净,进商界狼性不足。
    佛是人的救赎,商是人的杀戮。
    《背叛》中的背叛,表面上指的是夏英杰等人对宋一坤的背叛,是宋一坤对自己的背叛,实际上是佛对商的背叛,是佛对商的逆转。
    宋一坤希望自己拥有丰富的物质条件而自由,希望其姐姐宋宝英,以及马坊村的孩子能拥有丰富的物质条件而自由,后来爱上夏英杰后同样希望,给心爱的女人丰富的物质条件而使她自由。
    靠什么呢?
    宋一坤靠的是商,是狼性,是对弱者的杀戮。
    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这是用弱者的不自由换取强者的自由,大量弱者的反抗最终会造成强者与弱者共同的悲剧和不自由。
    当这悲剧摆到面前的时候,方子云、夏英杰、叶红军先后选择背叛,最终宋一坤也选择了背叛。
    作为比较,宋一坤的姐姐宋宝英选择了佛,选择了救赎。
    她以柔弱的肩膀扛起马坊村孩子们的希望。
    让孩子们接受教育,提高见识和能力,由小我而大我,获得自由。
    这是一条可行的路,也是一条漫长而艰苦的路。
    马坊村孩子们的希望在于宋宝英的慈悲,但对于华夏的无数个“马坊村”来说,能有多少个“宋宝英”呢?仅靠这些“宋宝英”们,这条拯救之路漫长得让人看不到希望。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背叛》没能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
    《遥远的救世主》的开篇,丁元英携欧洲资本,利用尚未成熟的华夏股市的漏洞,对处于弱势的华夏股市和华夏股民大肆杀戮,无法承受良心谴责,选择戛然收手。
    这几乎就是《背叛》的翻版。
    所以,《背叛》是《遥远的救世主》的背景,《遥远的救世主》是《背叛》的延续。
    这一次,丁元英和芮小丹的境界有了较大提升。他们都解决了生存问题,处于饿不死的境地,同时出离了对物质条件的无度渴求,进而追求精神享受。
    这一次,丁元英和芮小丹也选择了佛,选择了救赎。救赎的对象甚至不包括自己,而只是王庙村的村民。
    丁元英尝试在看得到的时间里完成他的救赎,就不可能使用宋宝英的方式,他使用的是商,是狼性,是杀戮。
    这一次,杀戮的对象由弱者换成了强者,由羊换成了狼,也就是乐圣音响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雨峰)。
    丁元英的救赎是杀富济贫。
    但悲剧仍然发生了,也仍然是强者与弱者的共同的悲剧。
    一头狼想通过杀死另一头狼来拯救一群羊,结果造成两头狼之间你死我活的剧烈冲突。
    另一头狼死了,在强大的“天道”压迫下“憋屈”而死。
    更悲剧的是,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羊却依然是羊。
    其中有一只羊(刘冰),因为机缘巧合,得以从井底扒到井沿上看了眼天幕,看到天幕的羊依然是羊,但看到天幕的羊不可能接受回到井底的结局,于是从高楼一跃而亡。
    杀富济贫的救赎所造成的悲剧,竟然如此悲剧!
    这样的悲剧在华夏历史上反复上演,绵绵不休。
    还有一种富人以富济贫的救赎,其结果,贫者或习惯于被救而坐等更多的救赎,或看到了富者的天幕,而扭曲而愤怒而悲剧。
    慈善者当对慈善的方式深思!
    总之,世界上没有救世主!
    这就是《遥远的救世主》给出的结论,而问题依然无解。
    既然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只能靠自己,《天幕红尘》干脆就不再讨论救赎的事情,而是直接去拷问天幕,审视红尘了,然后给出答案: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事实求是、见路不走的思想方法。
    教员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后来,邓小平指出:教员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
    叶子农说:“在我看来,马克思的资本规律说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辨别、证明的认识观。也许是我太笨了,我看来看去就只看出了一句话:实事求是。以辨别、证明的认识观实事求是认识事物,这就是我认为的马克思主义。
    叶子农说:“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很原则,很宽泛,只是你听多了,不觉得它神道了。见路不走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的意思,跟‘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一个道理。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和具体,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丁元英用一己之力去扶贫,叶子农则立行醒世,立言渡人,把“事实求是”化为更易理解和操作的“见路不走”,并将这个思想武器交予红尘众生,助其修身自救。
    叶子农的境界,绝非丁元英所能比拟。
    马克思的实事求是被说得太多了,如同老人的唠叨,习以为常,反而不觉其中真义。
    豆豆的小说之所以让人震撼,就在于把习以为常的实事求是,换成了耳目一新的见路不走,把高高在上的政治理论,拉近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读了豆豆的小说才醍醐灌顶,原来不止国家发展要实事求是,个体的发展也要实事求是,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见路不走了,那这个社会就离共产主义不远了。
    豆豆三部小说的境界是依次拔高的,宋一坤是小人,丁元英是大人,叶子农是君子。
    小人,不是说卑鄙,是不悟而自小其小,匍匐于滚滚红尘之中。
    大人,不是古代官员,是悟而自大其大,不囿于一已之私,能放眼世俗社会,立于天地之间,承担人该承担的。
    君子,目光如炬,通达世事本源,实事求是,见路不走,行千法万法而不立一法,于所知所行而自在。
    君子,实际上就是全面发展了的人,就是自由自在的人。
    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由君子构成的社会。
    《背叛》中宋一坤送给夏英杰的是金钱、荣誉和地位。《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和芮小丹共同追求的是精神享受,是音乐和慈悲。
    《天幕红尘》中叶子农留下一枚带国旗贴章的打火机,方迪说:“国旗打火机是叶子农的政治态度,有标志性,我拿不动的。”
    《背叛》中的爱情是世俗的,《遥远的救世主》中的爱情是有牵绊的,《天幕红尘》中的爱情是不驻不留,自由自在的。
    三重境界,高下立见。
    审视叶子农、方迪、戴梦岩的三角纠葛,方迪爱而不言,戴梦岩爱而占有,叶子农暂时无爱,但受着他该受的。
    叶子农在戴梦岩面前显了神通,这是因,戴梦岩爱而占有,这是果,叶子农信奉条件因果,所以做他该做的,受他该受的。
    方迪是叶子农“见路不走”思想方法的成功实践者,也正是在实践见路不走的过程中,她爱上了叶子农。
    当戴梦岩以自己的生命绑架了叶子农,叶子农选择去承受他该承受的,方迪理解叶子农,于是选择了无言遥望。
    当叶子农选择以生命捍卫所信奉的理念,方迪懂得叶子农,所以从头到尾没有任何反对或劝阻的言行,只是竭力保护他的笔记,并帮他转交给组织,一方面证明他的立场,保护他的名誉,另一方面希望借助后人的研究,使他见路不走的思想方法发挥更大的济世作用。
    最懂叶子农的,是方迪。
    最知道叶子农价值的,是方迪。最配合叶子农的,是方迪。
    最能帮助叶子农的,是方迪。
    最爱叶子农的,是方迪。
    方迪对叶子农的爱,是见路不走的爱,是不驻不留的爱,是自由自在的爱。
    至于戴梦岩,她的爱是占有,是世俗,就像她那个大师定制版纯金打火机一样可笑。
    缠中说禅认为:“君子”,能游刃于利益之网中,更被各种现实结构所对应的道德、法度等规范所开导,知其时、依其时、行其时而转其时,不相其相,转毒药而醍醐、大地而黄金,“人不知”而“人不愠”,这才是真君子之所行。
    小人,虽说是对利益之网而游刃有余,但因为画地为牢,自我小之,为一我所牵,最终不过仍是机关木人,到头来,被一点聪明所误,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
    张有为想着剧情,人设,开始着手打出《天幕红尘》的剧情。
    尽早给到秦慧雯。
    《背叛》也提早发表在天涯论坛上。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八岁厅里厅气的我被全网爱戴 看见血条的我,选择打爆世界 开局丧尸末日?我直接打爆星球! 人生模拟:让女剑仙抱憾终身 捉妖被曝光,只好直播科普妖与鬼 大学报道,军训教官见我立正敬礼 灭族之夜,大帝的我被后人召唤 求生:从茅草屋开始对抗洪水 末世:我的女人有亿点强 国运领主:领地1秒涨1兵 重生2014:我,刑侦之王 从影视世界学习技能 皇修 越放纵越有钱,我享受肆意人生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双靥 曼哈顿窈窕淑女 赤心巡天 影视世界的逍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