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九月,长安的权柄再次更迭,这次的新主人是赤眉军。
此时的赤眉,已不再是昔日单纯的匪帮团伙,他们也效仿正统,拥立了自己的皇帝。
当赤眉大军行至华阴,驻足在西岳脚下时,谋士方阳向樊崇等人进言:
“将军您如今麾下百万雄兵,向西直指故都长安。
然而我们尚未有正式的名号,天下人只称我们为‘赤眉贼’,这绝非长久之计。
我们不如拥立一位刘姓皇族,以大义之名讨伐绿林军,如此则师出有名,以此号令天下,谁还敢不从?”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
赤眉军自起兵以来,已历经八年风雨,
此刻才恍然意识到,他们虽然勇猛善战,但在天下人眼中,仍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连一个正式的政权名称都没有,又怎能号令天下,成就大业呢?
樊崇等人深以为然,又咨询了军中的大巫师。
大巫师也表示:
“神灵们早已赐予你们皇帝的名分!”
于是,赤眉军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皇室大选。
刘家后裔在赤眉军中竟有七十余人,经过一轮轮筛选,最终剩下三人:
原式侯刘萌的两个儿子刘茂、刘盆子,以及原西安侯刘孝。
这三人都是刘章最纯正的后代,血统高贵,无论立谁为帝,都能为赤眉军正名。
然而,面对这三位候选人,赤眉高层们却犯了难。
他们思前想后,最终决定采用一种质朴而公平的方式——抽签,来决定谁将成为新的皇帝。
在郑县北郊的高台上,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正在进行。
刘章的神像肃然而立,赤眉军的所有大佬齐聚一堂,气氛庄重而肃穆。
三位候选人站在台中央,依照长幼顺序开始抽签,决定谁将成为新的皇帝。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年纪最小的刘盆子竟然抽中了大奖。
当这个结果宣布时,全军几十万人齐声高呼,向刘盆子称臣叩头。
这个年仅十五岁的放牛娃,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瑟瑟发抖,几乎要哭出声来。
然而,在这个哆哆嗦嗦的放牛娃的见证下,一个新的汉政权建立了。
这个政权被称为“赤眉汉”,因为再用皇帝的名字来命名实在有些不妥。
毕竟“盆子汉”这个名字听起来确实有些滑稽。
刘盆子虽然被立为皇帝,但实际的权力仍然掌握在赤眉军的大佬们手中。
他们进行了自封,徐宣成为宰相,樊崇担任御史大夫,
逄安和谢禄分别被封为左大司马和右大司马,
其他将领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
立完皇帝后的赤眉汉似乎真的迎来了好运。
他们听说玄汉内部发生了大内讧,两派势力打得不可开交。
于是,赤眉大军一路慢悠悠地前进,逼近长安城。
在长安城下,他们迎来了战败的王匡等人的投诚,然后一路兵不血刃地进入长安城,正式接管了这座古都。
赤眉汉的旗帜在长安城头高高飘扬,似乎是标志着新的时代的开始。
当赤眉军打进长安的时候,邓禹也已经深入关中地区。
他在安顿好河东之后,从汾阴渡河,进入夏阳,成功击败了公乘歙率领的十多万大军,从而在关中战场站稳了脚跟。
然而,赤眉军攻克长安的消息很快传来,
但这并没有给长安百姓带来解放,反而使他们陷入了更深的苦难。
赤眉军的行为比绿林军更加肆无忌惮,他们对百姓的掠夺和破坏无所不用其极。
关中地区因此陷入了红色恐怖,百姓们看到红眉毛的人就知道土匪来了,生活如同炼狱。
为了自保,百姓们纷纷投靠豪族大户,而豪族们也不管能否吸纳这么多流民,全都照单全收。
只要会说秦腔,就是自己人,因为赤眉军的威胁实在太大了。
然而,关中群众终于看到了曙光。
他们听说邓禹也打到了关中,他的部队纪律严明,是仁义之师。
于是,大量的难民和弱势地主开始扶老携幼,向邓禹归附。
每天都有上千人规模的群众向邓禹投降。
邓禹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治理能力,
每到一个地方就停下部队,宣传刘秀的部队是老百姓和地主阶级自己的部队。
得到了民心,民众也自然拥护,邓禹的汉军声势因此震动关中。
在这种情况下,邓禹的部队与赤眉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关中的百姓带来了一丝希望。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刚夺得政权的,都不会容忍自己势力范围内存在另一股强大的力量。
尤其是对方口碑极佳,很可能会联合当地土豪对抗自己。
然而,赤眉军却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超脱态度,他们并不急于采取行动,而是更关注于享受当前的胜利果实。
这种心态与他们作为土匪的出身有关,即使打下了长安,骨子里的野性和对掠夺的渴望仍然难以改变。
与此同时,邓禹的将领们却纷纷劝说他趁机攻打长安。
他们认为当前形势一片大好,是夺取长安的绝佳时机。
然而,邓禹却持有不同的看法,选择了谨慎观望,认为时机尚未成熟。
刘秀也注意到了关中的局势,他写信给邓禹,催促他尽快采取行动。
在信中,刘秀强调了安抚西京、稳定人心的重要性,并使用了“西京”这一词汇来指代长安。
这无疑表明,在刘秀的心目中,洛阳已经成为他帝国的国都,而长安则成为了与洛阳并重的西京。
事实上,就在关中乱局持续期间,洛阳确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继四月份寇恂、冯异在洛阳城门口示威之后,
六月份,刘秀正式称帝,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到了七月份,他开始着手对洛阳进行治理和扩张。
在这个月里,刘秀先是南下包抄了老家南阳和颍川地区。
在赤眉军离开后,宗室成员刘茂成为了颍川、汝南地区的首领。
当刘秀派遣耿弇、景丹、陈俊等人南渡黄河后,识时务的刘茂选择了投降归顺。
这一系列的行动不仅巩固了刘秀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也为他进一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