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随后,刘秀命令耿弇、陈俊负责侧翼的安全,驻扎在五社津,密切监视荥阳以东的动态。
同时,他调遣吴汉、贾复、朱祜、岑彭等十一位将军,联手围攻洛阳。
八月份,刘秀亲自来到洛阳前线指挥战斗。
经过一番激战,更始政权的廪丘王田立投降,洛阳城中只剩下朱鲔在孤军奋战。
然而,洛阳作为千年古都,其城防的坚固和地理位置的优越开始显现出来。
尽管刘秀大军将星云集,甚至有刘秀亲自督阵,但他们仍然对这座城高池深的洛阳城束手无策。
围攻洛阳一个多月后,刘秀开始权衡利弊。
尽管朱鲔曾密谋害死他的哥哥,但为了报仇所付出的成本太高了。
于是,他决定给朱鲔一个投降的机会。
刘秀派岑彭去招降朱鲔。
当年朱鲔曾是岑彭的领导,两人有一定的私交。
岑彭来到城下,向朱鲔讲明利害关系。
其实朱鲔早就想投降了,但他担心自己作为弑兄的主犯,无法获得刘秀的宽恕。
岑彭回去后把朱鲔的顾虑告诉了刘秀。
刘秀指着黄河发誓:
“建大事者,不忌小怨。
如果朱鲔现在归降,吾可以保证他之官爵不变。
涛涛黄河水在此,吾绝不食言!”
岑彭再次来到洛阳城下传达刘秀的话。
朱鲔在听到刘秀以滔滔黄河水为誓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但他还是进行了一次试探,从城上垂下软梯说:
“如果你讲的是真话,就请上城来。”
岑彭毫不犹豫地攀着软梯要上城去。
然而朱鲔却及时阻止了岑彭的行动并宣布洛阳投降。
至此洛阳得以和平解放。
九月十九日,朱鲔自己五花大绑,与岑彭一同前往河阳向刘秀请罪。
刘秀以宽宏大量的态度,亲手为朱鲔解开绳索,并允许他连夜返回洛阳。
这一举动充分展现了刘秀作为一代帝皇的表率。
次日凌晨,朱鲔和苏茂等人率领洛阳军出城归附刘秀。
刘秀任命朱鲔为平狄将军,并封他为扶沟侯。
尽管在封侯时,刘秀给的名字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但他确实信守承诺,没有对朱鲔进行任何报复。
后来,朱鲔官至少府,侯爵也世代相传。
刘秀深知,许下的愿望必须去实现,发出的誓言也一定要算数。
他坚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如果违背誓言谋取利益,必定会遭受百倍的天谴。
因此,他始终坚守“不杀降”的原则,这也是他作为最高领导者的最高级别誓言。
冬季十月十日,刘秀正式进入洛阳,居住在南宫,并将洛阳定为东汉王朝的国都。
此时的刘秀已经控制了关东地区,并呈现出一统江山的态势。
关中地区也呈现出归附的气象,刘秀认为邓禹应该趁机趁热打铁,稳定关中局势。
然而,邓禹却有着更高的觉悟。
他认为,虽然目前声势浩大,人数众多,但真正具备战斗力的仍然是那些从河北带过来的老弟兄们。
关中本土的势力并不会轻易帮助他们,而投奔他们的大多是寻求保护的弱势群体。
同时,豪族们都在自己的地盘上坚守着。
此外,邓禹还指出了后勤问题,粮食和军需都不足,而赤眉军刚刚攻破长安,抢掠一番后士气正盛,锐不可当。
因此,他认为目前应该采取等待的策略。
邓禹进一步分析道,一群强盗匪徒聚集在一起,不会有长远打算,等他们自己消耗殆尽后再出击更为稳妥。
他提出应该北上攻打三郡,即上郡、北地郡、安定郡。
这三个地方虽然地广人稀但未被祸害,可以作为根据地休养生息,同时密切关注长安的动态。
邓禹的精准判断得到了刘秀的尊重和支持,
这体现了一把手对一线大将的信任和尊重。
刘秀对邓禹的评价是
“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
这充分展现了君臣之间的默契和共同追求。
与西汉诸将相比,东汉开国主要将领的平均年龄堪称历朝历代最小。
但他们的见识与气魄却超越了年龄的限制。
这段历史充满了壮丽与激情,展现了年轻一代的才华与担当。
随后邓禹按照既定策略率军向北,成功夺取上郡,
并开始征集各地豪族,囤积粮草,他本人则进驻大要。
然而,这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积弩将军冯愔和车骑将军宗歆因为职位相当且互不隶属,产生了矛盾,
最终冯愔在争执中杀了宗歆,并试图反叛邓禹。
不过他的反叛行动并未成功,被隗嚣击败后被生擒。
邓禹的外交手腕再次得到了展现。
他代表刘秀任命隗嚣为西州大将军,全权处理凉州和朔方的军政大事。
这一举动成功地为刘秀争取到了一个强大的盟友。
与此同时,赤眉军在长安的所作所为正如邓禹所预料的那样。
他们在长安城内肆意挥霍了半年多,最终放火焚烧了这座城市,并进行了最后的疯狂抢劫。
长安城在这场灾难中变成了死城……
(这一幕在中华历史上并非罕见,长安和洛阳这两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多次遭受类似的破坏。)
公元26年正月,赤眉军向西流窜,沿着渭水疯狂掳掠,所过之处如同蝗虫过境,一片狼藉。
他们最终进入了邓禹之前看上的安定郡和北地郡,继续他们的破坏之旅。
邓禹得知赤眉军离开的消息后,立即马不停蹄地南下,进入了被劫掠后的长安城。
他进入长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太庙,
小心翼翼地收拾历代皇帝的牌位,然后一股脑儿地打包快递到洛阳。
随后,他又巡视了各帝陵,设立守灵官员与卫士,以保护这些重要的历史遗产。
邓禹这一举动,充分展现了他对政权合法性的深刻理解。
在那个时代,祖宗的陵寝是政治符号中最核心的关键,是证明政权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邓禹明白,只有尊重并保护这些历史遗产,才能赢得人心,稳固政权。
不得不说,无论在哪个时代,人才都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关键力量。
就如同邓禹,他的远见卓识和深厚底蕴,在乱世之中更显得尤为珍贵。
与即将登场的梁地刘永相比,当时虽然一度有四个政权都声称要光复大汉。
但其中三个却对祖宗的传统与法统视而不见,
这无疑暴露了他们在政治合法性上的致命缺陷。